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政策标准>  正文

发改委为稳增长政策做准备 60天批7000亿项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7/2015 17:03:26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从发改委获悉,6月,发改委先后派出几组人马前往多地调研,调研主要围绕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培育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及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等。而在重大项目推进上,发改委进一步放开了对城投债的控制,并对部分拿了钱未按计划开工的项目进行点名通报。

  “这些举措的目的就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压力,为稳增长夯实基础。”6月24日,申万宏源(000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记者梳理发现,最近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重点领域”、“有效”、“投资”这几个词被多次强调。显然,国家对于稳增长的后劲一刻也不松懈。

  “既抓‘大项目’,又‘放松’小微创业,决策者拿捏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意图十分明显。”6月24日,北京福盛德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智囊团的经济学家冯建林博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密集调研

  国务院督察组调研刚结束,国家发改委便展开了新一轮的调研活动。

  “3位副主任和秘书长均外出调研,派出这么多的领导到各地调研,这在发改委并不多见。”6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一位不具姓名人士说。

  6月,或许是国家发改委最忙碌的一个月。6月15-16日,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带队赴长春市调研,并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到石家庄调研;1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赴邯郸就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等进行调研;15-18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带队赴哈尔滨、大庆市调研,围绕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培育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及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等展开调研。

  同时,发改委还派出多个专题调研组到地方与企业座谈。6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带领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调研组,对黑龙江鹤岗进行了调研;16日,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带队在湖北襄阳就农村消费、发展农业产业化等进行调研;17日,发改委西部司司长田锦尘带队在甘肃白银,就稳投资和保增长及地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调研;18日、19日,发改委投资司巡视员欧鸿带队在湖北调研。

  事实上,这不是发改委今年的首次外出调研。“今年3月发改委已展开一轮调研,为酝酿稳增长政策做准备。”上述发改委不具名人士称。

  靠基建稳投资

  密集调研之后,一批又一批的基建项目应声落地。

  6月23日,发改委批准武汉、长春两地的轨道交通项目及北京首都机场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300亿元。这是6月第二次批复基建项目。此前的6月10日,发改委批复了7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67.2亿元。6月份,发改委两次共批复2500多亿元的基建项目包。

  “不论是七大投资工程包,还是5月批复的4600亿元基建项目,都是为了稳投资。”冯建林说。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项目获批。”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在不到60天的时间,批复的基建项目达7000亿元,日批千亿项目已成事实。”

  “尽管前几个工程包仍然没有落实好,但发改委可能已准备推出第二批PPP项目。”冯建林判断。

  5月多项数据表明,我国宏观经济趋稳态势进一步显现,但压力仍然较大。“截至今年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下滑。”冯建林认为,虽然目前基建项目投资有所上升,但依然难以弥补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下滑所带来的影响。

  另据冯建林分析,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长已降到8%,制造业投资增长12%,如果政策支持力度尚可,2015年基建投资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

  对此,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长春表示,适当加大项目进度,能够起到稳投资、稳需求的积极作用。

  努力总算没白费。数据显示,1-5月,基础设施投资29160亿元,同比增长18.1%,远高于同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发改委还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并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补充进来。”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称。

  财政资金唱主角

  即便5 月经济数据企稳,但决策层并没有因此放松稳增长的努力。

  “持续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加码,都是为了应对企稳乏力的经济局面。”房四海说。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财政政策非常积极。据央视6月22日报道,今年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涉及投资、消费、监管等多个领域,前5个月共出了150多个,平均三天出两个。

  而按发改委的说法,为补齐更多的短板,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比去年多了2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资本,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水利投资要超8000亿元,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形成多箭齐发。多位受访者认为,调结构、补短板,正在成为发改委推动经济的抓手。

  让外界印象深刻的是,最近有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一些地方钱拨下去了,再迟迟不开工,我们就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账上多年的财政拨款收回来,调到那些中央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上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

  而最近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项目资金的保障提出了具体的落实路径。即:加快贷款审批和加大信贷投放;在棚改项目上面临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可以发债券予以财政支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推广PPP 项目以支持投资。

  这其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推广PPP 项目,是对之前政策的重申,加大信贷投放是新政策,支持地方发债则是放宽发债。”冯建林说。

  而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地方举债的新模式,包括酝酿发行城投债、专项债及顺应PPP模式展开的项目收益债券等。“因各地平台公司项目建设资金出现巨大缺口,允许它们发行适度规模的新债,确保不出现半拉子项目。”6月24日,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书记朱启远对记者说。

  可见,始终不曾改变的仍是财政资金唱主角的地位。有消息称,2015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各级政府成立的财政引导产业基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迎来爆发式增长。“盘活这些分散的资金,设立产业基金,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冯建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