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企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正在接受测试
东莞,位于广州、深圳、香港三座“巨型”城市之间,凭借区位、劳动力、土地等比较优势,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快速地实现工业化。东莞在经济发展高速路上疾驰了二十多年,在赢得“世界工厂”美誉的同时,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近些年,东莞开始遭遇发展瓶颈。面对“成长的烦恼”,东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主动转型升级,效果也正在逐步显现。 2014年末,东莞共有高新技术企业(简称“高新企业”)755家,数量仅次于广州,相较于2011年末增长了82.8%。
2014年末,东莞规模以上高新企业总产值2213.62亿元,比2011年末增长了69%。从贡献来源看,民营的规模以上高新企业总产值,2012年首次超过了外资,2013年首次超过了港澳台资,2014年更是超过了外资与港澳台资之和,2014年比2011年增长了714.1%。
今年1月26日,东莞“1号文件”《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出炉,在全国率先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1号文件”提出,十年东莞工业总产值将翻一番,由1万亿元向2万亿元跨越,并拥有5个千亿元产业集群、25家以上百亿元企业,稳居全国制造业城市第一梯队。
创新故事1:
昔日“三来一补”今日高新企业
生物实验室,表面处理室,力学检测室,成型加工实验室,GMP洁净车间。走进东莞宜安科技[-9.99% 资金 研报]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松山湖总部一号的大楼三层,科技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若到了某所大学或研究所的工科实验室。大楼的一层,是重金打造的“非晶态材料研究实验室”,由宜安科技与中科院金属所联合共建,一台设备动辄几十万乃至数百万元。
宜安科技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生产高能耗、不环保的固体酚醛树脂,也就是俗称的电木。随着时代变迁,宜安科技一步步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主攻消费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
“22年间,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公司主营产品已四次升级换代,最开始是生产小家电产品,后来到铝合金,再到镁合金,再到非晶态材料及生物医疗器械产品。”宜安科技副总经理、科研总监李卫荣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涉足的领域从小家电产品,发展到工业壳体产品,再到消费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生物医疗等。
“通过加强研发投入,不断转型升级,让我们公司摆脱了单纯的工厂经济,变为研发经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更强了。”李卫荣告诉记者,起初主要是外销,内销基本为零,现在已经反过来了,内销占约七成,外销只占约三成。
目前东莞全市已有50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独立法人企业,占总数的近七成,出口300强外企基本上实现“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去年,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销比重首次超过外销,东莞经济实现从单纯“外向依赖”转为“内外并重”,完成了从OEM(贴牌加工)向ODM(委托设计生产)最终向OBM(自有品牌营销)的华丽转身。
创新故事2:
十年炼就“国家火炬重点高企”
今年3月24日举行的“东莞市2015科技创新大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亲手为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简称“迈科新能源”)董事长李中延颁发“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东莞全市仅有两家企业获得此殊荣。这家新能源产业领域的佼佼者,15年前只是一家不起眼的生产镍氢电池的企业。
1999年,李中延南下东莞创业,翌年成立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迈科”),开始生产镍氢电池。迈科通过创新,不断拓展产业领域:2003年迈科进入锂电池领域,成立全资子公司迈科新能源。2005年,迈科进军高端的聚合物电池领域;2009年,公司在行业内率先生产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佼佼者。
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元年。这一年,迈科也发力动力电池领域。“近两年来,我们动力电池营收快速攀升。”李中延说,未来5年动力储能电池将成为迈科发展的重点,预计今年动力储能电池业务将会占到公司总营业收的20%以上,争取明年在今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动力储能电池业务占比超过40%。
从一家创业型的本土普通加工企业,成长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迈科只用了十来年。进步的动力,来源于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公司规定,每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公司已申请100多项专利,其中授权专利近70项。最近5年,公司先后投入数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
放眼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东莞民营企业不甘落后。东莞目前共有30多家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技术力量雄厚。去年,这3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发起成立了东莞新能源车产业技术联盟,开始抱团发展。
创新故事3:
机器人[-10.00% 资金 研报]“应用”“制造”比翼双飞
东莞市信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信腾”),虽然只是一家只有30来人的小企业,成立时间也不长,但千万别小看它。信腾一边帮国外机器人品牌做集成技术应用,一边自己动手研发工业机器人。经过1年多的努力,已经自主研发了一款四轴的冲压机械手。
“这个完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以左右旋转、上下升降、前后伸缩、末端旋转,有四个自由度。”信腾总经理韩文召告诉记者:“我们的机器人一些性能比不上国外品牌,但速度更快,价格比国外品牌便宜了近一半。推出市场以来,已经销售了100多台。”
从去年开始,东莞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机器换人”。在大力推进机器人应用的同时,东莞企业也发力制造机器人,越来越多的莞企像信腾一样,在机器人产业的不同环节上发力。
去年11月才揭牌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引进和培育了50多家机器人企业。该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将致力于培育三大企业群:运动控制与高端装备[-8.74%]企业群、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群和高端消费产品企业群。目前,东莞全市聚集机器人相关企业200多家,引进了广东省智能机器人协调创新研究院。
东莞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蒋仕龙说,东莞机器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一些企业在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盈动高科在传感器领域,固高科技在控制器领域。东莞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永刚认为,2015年,随着东莞“机器换人”计划的深入,除了应用得到广泛普及外,一批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会涌现出来,核心技术企业和应用企业将会实现真正的联动。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