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去年下半年牛市的启动,各家保险公司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大幅攀升的投资收益在点亮险企2014年年报的同时,也刺激着险资的进一步入市。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险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规模达14591.03亿元,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4.54%,较2014年底的11.06%提升了3.48个百分点。
不过,“投资未动,人才先行。”当股指逼近5000点高位,谁能更多地分享资本市场上涨的红利,关键就在于投资人才的储备。
在这种背景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某招聘网站近10天的招聘信息中,9家财险公司、17家人身险公司和5家资管公司赫然在列,其总数已达保险行业的两成。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中小型险企在薪酬方面多给出“面议”的模糊答案,多家大型保险集团明确提出了百万年薪,多者甚至可达200万元以上。
30多家险企开始“抢人”
浏览招聘网站和各家保险公司官网可以发现,近期保险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招揽投资人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某招聘搜索引擎发现,在近10天内与“权益投资”相关的招聘信息中,有多达30余家保险公司,其中包括9家财险、17家人身险和5家保险资管。这意味着,在目前保险行业所有的产、寿、资管公司中,正在补充投资人才的多达五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雇主”中大部分为中小型保险公司,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小公司投资人才的相对不足。
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多数保险公司在2014年录得了可喜业绩。
其中,以国华人寿最为典型。2011~2013年,国华人寿分别亏损3.96亿元、3.43亿元和3.54亿元。但2014年公司业绩却出现了逆转,一举实现净利润14.27亿元。对此,国华人寿坦言,资本市场的回暖使公司的投资收益较2013年大幅上升。实际上,国华人寿去年四季度盈利超过10亿元,这与2014年11月后的股市反弹不无关系。在权益投资上尝到甜头的国华人寿,目前正在此方面大力“招兵买马”。上述招聘信息显示,国华人寿近期招聘的岗位有:权益投资部研究岗、权益投资部投资岗和权益投资研究员等。
上述招聘信息中的三家银行系险企,受益投资收益大幅攀升的情况也比较典型。其中,建信人寿2014年实现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69.3%;工银安盛人寿2014年实现净利润7071.5万元,同比增长248.2%;中荷人寿2014年实现净利润3763.2万元,同比增长102.5%。上述三家公司2014年分别实现投资收益20.1亿元、11.7亿元和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0%、122.4%和15.9%。
此外,一些新成立的险企也在积极补充投资人才。比如,成立于2013年11月的众安保险便提供了权益投资主管的职位;另一家新设的财险公司——燕赵财险也有权益投资人才的需求,该公司成立时间为2015年2月。
投资人才多来自公募私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比中小型保险公司在薪酬方面大多给出“面议”的模糊答案,多家大型保险集团明确提出了百万年薪,多者甚至可达200万元以上。
比如,某保险集团下属资产管理公司便开出了150万元~210万元的年薪,职位是公司副总裁,分管股权投资。招聘信息要求,应聘者现在的职位为保险资管股权投资负责人或私募基金股权投资负责人。企业介绍为:“大型保险股份公司,目前资产千余亿,预计2015年底突破两千亿,股东背景实力强大。”
另一保险集团旗下资管公司招聘股权投资部负责人,年薪为150万元~200万元,其企业介绍为:“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员,成立于2005年5月,注册资本金人民币5亿元,公司位于上海浦东……”
200万元的年薪在险企高管中虽不算靠前,但也绝对极具吸引力。以上市险企中国太保高管薪酬衡量,公司副总裁潘艳红2014年的税前薪酬也不过是246.3万元。
实际上,近年来,保险公司挖角投资界人才的案例不在少数。2010年新华资产招纳两位公募资深人士,一位是原景顺长城董事长徐英(任副董事长),另一位是原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任总经理)。2011年12月底,原国泰基金主管投研的副总经理余荣权,加盟太保资管(担任副总经理)。
2015年以来,公私募投资人才跳槽保险公司的情况更加常见。根据中保协披露的信息,2015年3月,杜鸿玭拟任前海人寿总经理助理,其于2010年11月~2015年3月担任甲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一职。2015年4月,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副总裁谢娜转投上海人寿,担任其投资副总监兼股权投资部负责人。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伴随险资投资渠道的不断放宽,保险资管行业前景看好,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投资人才的加盟。以权益投资计,去年2月,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允许股票等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升至30%,按目前行业15%左右的权益投资占比计算,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对于投资人才来说,保险资管也是一个好去处。一方面,险资拥有大量长期资金,没有募集资金困难及投资者大量赎回的烦恼;在投资上,没有公开的业绩排名压力,首要任务是保证资产负债表“好看”,更讲求战略眼光,而非短时策略,不用过分地追求高收益,工作压力相对公募私募要小很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