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海域使用保护动态管理中心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海域监管无人船”项目顺利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这意味着全国首个海域监管无人船在我市试验成功,将在我市日常的海域监管活动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这项创新为应对海域监视监测突发事故、对重点用海项目实现高精度监测提供了新手段和途径,填补了国内海域动态管理现场观测的空白。
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沿海地区用海需求日益增多,海洋开发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由于海域辽阔、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违法违规使用海域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克服现实困难和监测手段的局限性进行有效监管,就成了海洋渔业部门的重要课题之一。
而我市将无人船技术应用于海域监管工作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昨日,笔者在连岛码头看到,该船为全不锈钢船体,两个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的气囊像两只“大脚”稳稳地将船体依托于海面,船体虽然体积不大,功能却相当齐全,GPS、电子罗盘、测深仪、无线控制系统等等设备尽藏“体内”。据了解,早在2013年,我市就将“海域监管无人船”列为全市社会发展计划项目,主要研究目标是针对具体的海域与海岛区域,在研究其地形及水文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摄像机参数与装载方式对速度测量的影响,确定水下摄像系统的配装方案,并将其搭载于已有的无人船上;通过对推进系统和视频传输系统的改造,完成无人船的升级改造。“我们先后在花果山大道当路水库、连岛海域开展了无人船系统遥控航行测试,进行了航向跟踪自动跟踪航行试验,测试了船体直航、转弯操控等,开展了深度、温度、盐度测量和摄像观察等实验,成功完成了相应监视监测应用任务。”市海域使用保护动态管理中心赵新生主任说。
经过了近两年的升级改造和试验,利用无人船获取的我市海岛海域周边地形数据和影像数据,与遥感动态监测数据相结合,完全满足了动态海域海岛管理的要求,对我市海洋综合管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悉,由于使用了虚拟现实和互操作手段,实现了数字化、动态模拟监测,每年可节约海域监管经费50至70万元。
“验收完成后,我们的工作将进一步强化成果应用,进一步推进无人船监测技术在海域使用论证、围填海水下坡度测量等方面的应用,提高监测精度,并积极推广应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重要的物质基础。”赵新生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