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际动态>  正文

2015年印度经济增速将首超中国 经济学家怀疑官方数据夸大实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6/2015 17:49:43   来源:时.代.周.报

  2015年将是印度几十年来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中国的一年。

  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显示,2015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将加快至7.4%,明年达7.8%,2017年至8.0%—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速今年为7.1%,2016年放缓到7.0%,2017年则降至6.9%。“印度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未来两年,印度较中国增速的领先优势将扩大。”世界银行的报告进一步表示。

  类似的结论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证实。2015年初,IMF预测,印度经济增速将在五年内从2014年的7.2%攀升至7.5%。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速将从上年的7.4%回落至今年的6.8%。

  “这是自1999年以来‘龙象之争’中,印度首次胜出。”彭博社总结。

  在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看来,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慢;巴西经济深陷滞胀;受西方制裁和油价大跌打击,俄罗斯经济衰退;南非经济效率低下、政治腐败;在对新兴市场的普遍失望中,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印度—鹤立鸡群般令世人刮目相看。

  印度统计部门则很小心地避免与中国进行比较。“没有什么可比性,中国经济规模是印度的数倍,”印度中央统计办公室负责人阿希什?库马尔说,“我们不是在进行选美比赛。”

  新财长上任三把火

  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领袖莫迪因承诺振兴经济而在选举中大获全胜。上任伊始,莫迪政府即着手改进政府工作效率和基础建设,这既赢得了赞誉,也带来了争议。

  对莫迪来说,真正的考验来自新上任财政部长阿朗·杰特利带来的全新预算案。2015年2月28日,阿朗·杰特利提出了振兴经济、改革政府的第一个全面预算方案。

  杰特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印度现有政府进入第二年任期时将加快经济改革,并承诺解决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税务纠纷。杰特利驳斥了那些抱怨印度缺乏“大爆炸式”改革的批评者。他表示,自己正在规划一个巨大的公共投资计划,届时还将推出“战略性”的私有化计划。

  在英国媒体看来,1991年7月的标志性预算案曾使印度经济接纳了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外来竞争。如今的印度需要同样重磅的预算案。

  “我们已经恢复了印度决策过程的可信度,经济增长速度快多了,就业创造加速了,财政赤字即将完全进入可控范围,常用账户赤字状况空前良好。”阿朗·杰特利承诺,在政府五年任期的下一阶段推动一项更加坚定有力的议程,其中包括以破产法帮助重启私营部门投资,向水利、道路等项目投入巨资以提振印度庞大的农村经济。

  杰特利还透露,本财年,仅中央政府就将在基础设施支出110亿美元。未来五年,政府还将在铁路建设上支出1370亿美元。他相信,印度能够在增长速度上超过中国,但他补充说,在增速上超越中国并“不能让我满意”,因为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仍然大得多。

  接手中国基础制造业

  印度一直希望重振制造业,却始终在这方面落后于中国,这迫使印度100多家手机公司中的大多数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成熟市场中购买产品。

  2014年9月,莫迪宣布将通过吸引外资等手段大力发展印度制造业,至2022年,制造业占GDP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8%提升至25%。

  2015年6月11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工业部长苏布哈什·德赛透露,苹果公司全球最大代工商富士康集团正在与当地政府进行谈判,一旦谈判成功,富士康将在印度设立首个iPhone生产工厂。

  德赛向英国路透社声称,“富士康集团将在一个月之后派遣一支由公司高管组成的代表团前往马哈拉施特拉邦,物色工厂的具体地理位置”。富士康之前曾表示,2020年前计划在印度建立10-12个工厂设施,包括制造工厂和数据中心。德赛说,虽然富士康尚未作出正式的承诺,但已经明确表示将利用印度工厂生产iPhone、iPad和iPod,产品供应印度和全球市场。

  自2014年诺基亚出售手机业务后,富士康也关闭了其在印度的工厂。对于印度而言,富士康此次重返市场是一次重大胜利—印度急需将技术优势转变为制造业和就业率。

  当前,富士康集团的iPhone生产线主要设在中国,在印度设立工厂有利于缓解富士康中国工人工资上涨的压力。同时,较低的制造成本也将帮助富士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赢得苹果公司的订单,还将导致印度市场的智能手机价格下降。

  汇丰亚洲经济研究部门联合主管Frederic Neumann认为:“无论中国打算淘汰哪个行业,印度都会接上。发达国家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将面临与中国势均力敌的竞争,这些传统的工业化强国会为此大伤脑筋。”

  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国务院已经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国的“制造2025”,目的在十年内将劳动密集的低端制造业转型为机器人、互联网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印度的目标则是接过中国的接力棒,通过发展基础制造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不过,在《经济学人》看来,中国崛起以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为基础,但印度效仿这一模式的空间有限:供应链的贸易增速已经放缓;科技进步制造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已经降低。

  “当然,印度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它有世界一流的IT服务行业,该行业仍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下一个十年还要吸收9000万到1.15亿年轻劳动力,扩展空间巨大。” 《经济学人》认为。

  改变统计方法拉高GDP?

  从现有数据看,印度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也与此前调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有关。

  英国《金融时报》称,虽然印度经济增长率已飙升至每年7%以上,而且势必将超越中国,但投资者和经济学家们普遍对最新统计数据抱有疑虑。

  《金融时报》指出,来自印度官方的较高增长数据是一系列调整的结果,包括将基准年从2004-2005年切换至2011-2012年。这些变化将2013-2014年GDP增速从4.7%推高至6.9%,而上一年的增速从4.5%上升至5.1%。

  路透社也认为,印度从2014年12月起当季GDP数据强劲,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调整了GDP的计算方法及基准年。除调整基准年外,印度以市场价格而非要素成本计算GDP,将商品及服务的增加值和间接税考虑在内,这无疑拉高了GDP。外国投资者和印度商界领袖也对新的计算方法抱有深切疑虑,他们表示,印度经济现在才刚开始回暖,并非特别强劲。

  对此,印度统计部门回应,新的GDP计算方法更符合国际惯例,能更准确地反映经济状况。

  汇丰银行首席印度经济学家Pranjul Bhandari在GDP数据公布之前曾谨慎指出:“约60%的GDP仍然来源于林业。在生产方面,农业、建筑业、银行业和公共服务并没有改善迹象;在支出方面,农村消费、政府支出和出口仍然乏善可陈。经济复苏的步伐非常缓慢。”

  路透社指出,统计方法调整的同时,油价下跌、通胀降温以及莫迪政府扶持商业的措施,也确实提振了印度的经济增长前景,但印度企业支出迟滞、银行坏账攀升,是拖累印度经济的主要因素。

  英国经济研究公司的资本经济经济学家Shilan Shah对官方数据同样持怀疑态度:“官方GDP数据夸大了经济实力。”Shilan Shah指出,基于新算法得出的GDP数据虽然抢眼,但并未体现出企业获利疲软及商品出口连续五个月下滑的实情。

  奇葩因素阻碍改革

  在经济分析学家看来,阻碍印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因素仍然存在。

  土地买卖成为目前最大的敏感因素。上一届印度政府届满前几个月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对土地所有者予以丰厚补偿,大项目要进行社会影响研究,购买土地必须得到至少70%土地所有者的同意。去年,印度塔塔集团(Tata Group)等大型企业集团告诉美国《福布斯》杂志说,现有的土地权政策使得印度公用事业公司扩张困难。

  电力也是阻碍印度腾飞的因素。一项调查显示,一半的制造商每周被拉闸限电五个小时。从国有垄断企业印度煤炭公司到配电公司,整个印度电力网络效率低下。

  令人晕头转向的各邦劳动法和全国性劳动法则是第三个亟待改革的领域。很多法律还是20世纪40年代制定的。有一部法律对工厂所用痰盂的类型和数量作了规定;还有一部法律要求员工数量超过一百人的企业裁员或关闭需政府许可—为了不超过一百人上限,很多印度企业维持超小规模,大公司则使用临时工。

  30年前,中印两国的经济水平大致处于同一水平。2014年,中国GDP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印度勉强超过2万亿美元—龙象之争将是一项漫长的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