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为了更好地发展,跨国药企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人事调整或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将是品牌战略、投资战略等方面的调整。
本报记者 朱萍 北京报道
近期,包括默沙东、拜耳等在内的多家跨国药企不约而同地开始更换中国区的主帅,新的中国区总裁也开始陆续走马上任。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中国市场变化,相关跨国药企都在进行一定调整,如在药品研制开发上,诺华、安进等企业均表示将注重对中国患者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新药研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整个医药行业现在都处于调整阶段,跨国药企也需要做好转型准备。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跨国药企都面临重磅药物专利保护期将至、药品降价趋势、一线城市市场日趋饱等现实问题,而以往的营销模式等也需要适时调整。
“不约而同”走马上任
进入2015年4月底,多家跨国药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更换了中国区主帅。
4月30日,拜耳中国内部通告,拜耳中国总裁康洛克将离任目前职位,前往加拿大就任拜耳加拿大高级国家代表及拜耳医药保健加拿大总经理。同时康洛克也向员工证实此消息,会继续工作至6月中旬,做好和继任者及中国管理团队的交接工作。
接替康洛克职位的是拜耳亚太区总经理江维,江维曾在礼来和阿斯利康任职,2012年加入拜耳,在新加坡担任拜耳AP总裁。
据了解,康洛克此前赴任中国,主要是拜耳总部为了解决中国区越来越严重的合规和人事架构问题。但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虽然康洛克延续了拜耳在中国的市场战略,但其注重系统、轻员工利益的管理风格不是很被认可,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医药环境的变化,其手下团队并不适应。
紧接着在5月2日,安进中国宣布由张文杰接任安进中国大中华区总经理,原大中华区总经理李怡平最后工作日为5月15日。
相对于诺华等知名跨国企业,安进较为年轻,始创于1980年,进入中国的时间也较晚。2012年,安进公司才开始着手设立中国的分支机构,2013年与国内创新药的领先企业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贝达安进制药有限公司,负责将安进公司抗癌药物Vectibix(帕妥木单抗)引入中国市场。
另外,5月14日又有消息传出,诺和诺德中国区总经理柯礼思即将于8月1日离任,这距离他接任中国区的职位正好两年。
据了解,柯礼思于2013年8月1日起正式接任诺和诺德大中国区总经理和诺和诺德高级副总裁一职。彼时,原大中国区总经理兼高级副总裁柯瑞龙结束了其在诺和诺德中国10年的任期,以及在诺和诺德集团近22年的服务,正式宣布退休。
资料显示,柯礼思在1999年加入诺和诺德任助理资金经理后,柯礼思在诺和诺德担任了多个工作,包括投资人关系经理,北美区投资人关系总监,企业发展副总裁,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副总裁,其中包括自2011年1月起任日本及韩国区的财务、法律和IT副总裁。
而进入6月份后,美国默沙东的中国区新总裁也开始走马上任。美国默沙东全球肿瘤产品线的高级副总裁及总经理荣科瑞在今年6月1日出任默沙东中国总裁,全面接管其中国区所有产品业务。而原默沙东中国总裁潘斌则转投英国阿斯利康公司,负责其总部的生产、供应链、采购和IT等业务。
至于潘斌离职的具体原因目前并不太清楚,有默沙东中国区员工向媒体解释称,公司始终有三年一调整中国区总裁的惯例,此次潘斌突然离职,或是高层的安排。
来自PharmAsia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默沙东年增长率为3%,外资药企(不包括因行贿门受影响的GSK)整体增长率为12%,2014年,行业增长率为13%,默沙东销售年增长13%,和行业整体增长率持平。
颇为巧合的是,这一波(即将)离任的总裁们,其当初上任的时间也相差不多,在任时间也相似:2012年,初李怡平进入安进公司担任大中华区总经理,组建中国团队;2012年7月1日,康洛克正式接任拜耳医药保健中国总裁;2012年9月1日,潘斌履职默沙东中国区总裁;2013年8月1日起,柯礼思正式接任诺和诺德大中国区总经理与诺和诺德高级副总裁一职。
跨国药企光环渐褪
“此次跨国药企人事调整看似巧合,但其实并不简单,每次调整都是跨国药企根据中国市场变化及自身发展目标的战略调整一部分。”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了解,2012、2013年是跨国药企激烈争夺中国市场的两年。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本土化竞争布局正在迅速升级,从此前试探性地设立办事处、分公司、中国区总部,以及亚太区总部,直至巨资兴建研发中心,下沉到此前极少涉及的三四线城市,并且从与本土制药公司从单纯业务层面的合作升级到资本层面的紧密联系。
因此,这不仅要求中国区总裁能对内部人员、包括公司总部和中国区的高层及业务部门同事更好地沟通,更需要能在政府关系、政策研究和对外事务等上有着很好的能力及人脉。如默沙东前中国总裁潘斌深谙在华业务的整体营销,包括公共政策与市场准入战略等。
而同样在最近的一两年间,跨国药企在华的发展一度严重受挫,尤其是葛兰素史克等多家外资企业接连曝出行贿丑闻后,业界普遍认为,这严重削弱了跨国药企在华的“光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自2013年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爆发之后,对于整个医药行业都是一个调整的节点,各家跨国药企忙于应对更严格的合规审查与降价压力,利润受到很大影响。
对于跨国药企在华的营销情况并没有详尽数据,但有媒体报道,此前葛兰素史克、默克和辉瑞均指出,他们在华的销售增速从2012年的40%跌至2013年的20%,其他公司也表示,他们在华销售团队受到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因此2014年的销售增速也将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医药(600056,股吧)政策、市场环境等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国内的医药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容量已日趋饱和;同时,中国政府打击商业贿赂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并加强对药品降价力度的监管。这使得跨国药企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相关部门在药价调整上可谓频频出招。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全面推进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业界认为,这对于外资制药商来说,降价压力正在上升。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自去年底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推出了新的招标系统来降低药品采购成本,并推动跨国公司更加直接地与廉价仿制药在价格上展开竞争,此次发改委放开药价管制后,药价要面临各省的招标价,甚至还可能有医院的“二次议价”。
进入整合布局
自去年以来,跨国药企在国际市场上动作频频。如2014年4月22日,诺华宣布了与葛兰素史克和礼来的四项交易:收购葛兰素史克的肿瘤产品以便增强处于领先地位的肿瘤业务;将非流感类疫苗业务出售给葛兰素史克;诺华的非处方药事业部与葛兰素史克的消费者保健部合并成一个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公司;另外,诺华还将其动物保健业务出售给礼来。
不久前,又有报道称,辉瑞可能收购自己的英国对手葛兰素史克,消息传出得到德意志银行分析师的赞成,认为是有价值的收购。
但在全球格局变迁的同时,跨国药企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国市场。据《2014年中国医药经济预测的研究报告》所描述,中国医药市场已跃居世界第二,该报告认为,2014年我国的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近20%,并在未来三年都会保持高速增长。
因而,尽管很多跨国药企均已认识到中国医药政策、市场环境等发生变化,在积极调整自身业务模式的同时,也正在将更多的重心发展落在中国,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为了更好地发展,跨国药企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人事调整或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将是品牌战略、投资战略等方面的调整。
5月11日,默沙东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将在医疗领域开展合作,包括专业医疗仓储、慢病管理云端数据存储,以及健康数据分析等云计算业务。
对于合作细节,默沙东方面并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但默沙东方面强调,中国是默沙东全球增长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新任中国区总裁荣科瑞将带领中国团队,继续致力于执行发展战略、驱动业务增长、满足客户需求,并称默沙东继续承诺“根植中国,造福中国”。
实际上,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除了默沙东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很多跨国药企精准研发更注重对中国患者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新药研发。
记者从诺华中国方面了解到,诺华目前加大针对亚洲和中国高发疾病进行新药研发。据了解,2014年至2018年期间,诺华计划在中国提交的新产品或新适应症的申请高达100多项,涵盖心血管、呼吸、肿瘤、眼科等多个领域。
此外,赛诺菲预计2014~2020年间将有18个新产品上市,几乎每个新药都在做针对中国上市的准备。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跨国药企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新药研发,这对加速其新药审批也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该人士称,因为人种、环境等差异性,中国很多疾病具有本地特色,如在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和西方有所不同,例如很多患者体型并不肥胖,不同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如果能够在中国本土研发出新药,那么将有助于新产品进入特殊审批通道”。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