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化工>  正文

我国新型化肥推广难 准入制度待破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05/2015 11:33:5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解决我国化肥使用量过大的方案中,国家力推新型肥料产品入市,日前,国家农业部对外公布,从今年起将逐年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增速,到202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但这一目标,却仍然遭受现实的考验。

  “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并不小。”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兵认为,目前我国新型肥料占我国肥料使用量的1/3左右,但从业企业大都是小型企业,其中一个因素是,受限于国家的新型肥料登记制度,大型企业进入新型肥料市场难度较大,这将限制我国新型肥料市场的推广。

  而相关主管部门正在研究解决这一问题,5月4日,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在一场行业研讨会上透露,农业部正在加速研究新型肥料登记制度的修订,以尽快解决这一管理现状。

  化肥使用率逐年降低

  到2014年止,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一年连续增长”,也就是说,用只占全球8%的耕地,我国生产了占比全球21%的粮食。“这其中,化肥的贡献力量很大。”何才文说,专家测算肥料对粮食的贡献率大约是40%,而我国化肥使用量占全球化肥使用量的30%多,我国化肥使用量在全球排名第一。

  此前,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也曾对媒体透露,当前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化肥使用过高所带来的环保问题更加迫切,何才文说,这其中,包括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肥料已成我国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农业部推出化肥零增长计划,即在保证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化肥使用量的增长率,从2015年起,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增幅逐步下降,原则上年均不超过1%,到2020年为止,我国化肥增长率实现零增长,之后达到肥料使用的逐步减少的目标。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何才文指出,国家鼓励在作物上推广配方肥和推广新型肥料,及有机肥的推广使用。同时,在推进转变施肥方式和农业规模化发展,此外,加大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遭遇现实考验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在“新型肥料与高效施肥国际研讨会”上,相关与会专家均表示实施难度比较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院士朱兆良则指出,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使用量一旦上去了,要降下来难度加大,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其损失,同时在施肥技术和区域化种植上加以改变,尽量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

  在业界看来,化肥使用增量市场上的减量则应加大新型肥料的推广力度。但目前为止,我国新型肥料的推广力度并不大,产品质量也并不高。何才文坦言,目前,我国新型肥料市场还不够规范,产品抽检合格率不高。

  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市场参与主体的缺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兵认为,我国新型肥料的概念很广,更新频率也很快,比如加入了微量元素的肥料、生物肥料,有机无机肥料等均属于新型肥料,而从事我国新型肥料生产的企业大大小小有1000多家,但有标准进行生产的企业只有1/3左右,这些新型肥料的产量在我国肥料市场的占比也达1/3左右,但参与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质量差距很大;另外,控制肥料的从业企业达到200多家,但真正获得农业部备案的只有16家,资金和研发实力相对更强的大型企业则参与度不高。

  “这是因为大型企业参与新型肥料推广的难度较大。”沈兵介绍,国家主管部门对于肥料市场的管理分成两块,即通过对肥料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规范,对产品登记制度设置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经过主管部门登记的产品无法在市场上销售,当下我国肥料市场的产品除了常规肥料外,其他均属于新型肥料,若要进入市场,也需要获得登记准入后才具备销售资格。“大型企业若要参与新型肥料市场的开发,登记的周期一般需要1-2年。”沈兵说,新产品形成生产标准,一般需要获得登记准入进入市场后,才能予以规模化实验后形成标准,但准入门槛则是需要标准化后才能予以登记准入。

  针对新型肥料准入难的问题,何才文则指出,事实上,针对新型肥料的准入,一般只要达到相关管理要求,都是以最快速度发证,主管部门也将加速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要破解这一难题,更好的办法则是将登记准入的权限进行下放。沈兵建议,产学研结合的实体,对于新型肥料新品的研发进度和产品性能把握得更加准确,且当下,国家对非常规肥料的新型肥料的标准已经放开,即企业可以通过实名制的方式予以标准化,与之对应的登记制度也相应下放将会更加利于新型肥料市场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