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媒体披露医疗废物利益黑链:每吨可获利约4000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30/2015 22:55:44   来源:《财经》杂志

  成箱的注射器、输液袋等医疗废物,未经任何消毒处理,通过一套陈旧的加工设备,生产出一堆堆塑料颗粒。2015年3月,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肥马石地段,一家非法回收、加工医疗废物的“黑作坊”将以上情景呈现世人。

  作坊位于渡头桥村村级公路的一侧,紧挨着猪圈。露天堆放的医疗废物中,有的还带有血迹。

  加工厂内污水横流,排水沟被染成白色,漂浮着不少塑料颗粒和瓶盖。临近的井水被污染,经常引发周围村民的不满。但作坊在当地已存在一年多时间。

  这家作坊涉嫌非法买卖、加工医疗废物。据《财经》记者调查,邵阳市的医疗废物处置直到2011年才开始走向正轨,此前违规处置多年——市区的医疗废物2011年之后集中处理;乡镇的医疗废物迟至2013年才开始着手规范处置,像以上作坊违规处理医疗废物的情况至今仍是普遍现象。

  医疗废物位居《国家危险废物》榜首,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因含有害病原体,其毒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数百甚至上千倍,极可能成为疾病流行的源头。

  医疗废物无人回收

  “触目惊心!”3月10日,在看到医疗废物加工现场后,邵阳市双清区检察院检察长张小林感慨道。邵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在现场称重,包括医疗废物在内的废弃物超过3.75吨。

  “黑作坊”负责人李光星,65岁,当地人,除加工医疗废弃物外,他还养有约100头生猪。事发后,李曾试图通过“关系”,找邵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更改称重数据,将3.75吨改至3吨以下——3吨以上构成严重的污染环境罪,最高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负责督办该案的双清区检察院人员称,由于区环保局取证能力有限,医疗废物的来源及加工后的去向等关键问题均未查清。李光星在接受调查时说,医疗废物都是从附近废品收购站购进的。其子李建国也称,医疗废物是以每斤1元钱的价格从废品站购得。

  据记者调查,废品站的上游即为医疗机构。如果是大型医院,一些医疗废物上还会写有医院名称。就在5个月前,山东济南历城区村内的多个“黑作坊”被端后,执法部门按图索骥,根据医疗废物上面的医院名称,锁定了济南下辖的县级市章丘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该医院负责人在表示要加强管理后,无人被问责。

  而小型医疗点和私人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溯源很困难。3月17日,《财经》记者在双清区随机走访了三家医疗诊所,这三家均存在售卖医疗废物的行为,可见邵阳乡镇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流入废品站的现象极为普遍。流入废品站的医疗废物有针管、注射器、输液袋等塑料制品。

  医疗废物被列为危险废物,位居《国家危险废物》榜首。在国外,它也因“顶级危险”被称“致命杀手”。国内科研文献显示,上世纪70年代,中国曾发生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事件。

  2003年“非典”后,国务院出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医疗废物。要求各地专人负责制,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程严格监管,建设集中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加工医疗废物。

  但《财经》记者在当地的调查发现,医疗废物的买卖、加工已经形成一条地下利益链。

  废品回收者一般按月到诊所收购医疗废物,针管和注射器的收购价约为1.2元/斤,输液袋的收购价约1.6元/斤。乡镇医疗机构大多为私人所有,埋掉嫌麻烦,焚烧又怕影响自己健康,送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理需要花钱,而卖到废品站却能获利,因此乡镇医疗机构售卖医疗废物的情形普遍发生。

  另一非法途径是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经拾荒者之手,进入废品站。河北秦皇岛市创业者协会2008年曾对主城区海港区68家社区医院、学校医院、厂矿医院和私人诊所调查3个月。结果显示,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法56%是“放置门口”,99%的医疗点没有专人监督、负责医疗废弃物的处置;98%的医疗点反映没有专门机构对其医疗废物回收。

  “社区诊所多把医疗废物放在社区垃圾箱内,沿街的诊所则使用黑袋子交给环卫工人。”该协会会长周健说。

  更直接的渠道是医护或勤杂人员参与买卖。邵阳市一家大型医院的内部人士透露,一些有“销路”的输液瓶、注射器、塑制品,是经由护士转交给卫生员,再卖给废品回收人员,最终进入非法利用体系。卫生员每月有固定“补贴”。据其透露,这种事情在2011年之前的邵阳各大医院属普遍现象。

  基层广泛的盲区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应在一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8年后,邵阳市才建成该中心。

  此前,一直是大医院利用自有设备焚烧,小医院深挖填埋。这两种方法早被明令禁止。

  按规定,尚未建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之前,地方政府应制定过渡性处置方案,确保医疗废物妥善处置。“邵阳这块工作(医疗废物处理)启动较慢,以前做得确实不规范。”邵阳市卫生局党委委员李邦银表示。

  2015年1月5日,环保部首次公开发布《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3年261个大、中城市,大部分城市的处置率达到100%。

  这一数据显然不能反映基层医疗点和私人诊所的现实。2011年之后,邵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成,日处理医疗废物能力8吨。市环保局数据显示,在2011年至2013年间,该中心处置率分别为72%、72%和78%。这意味着在邵阳市本级及各县市有20%-30%左右的医疗废物未被规范处理。

  而全国97.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93.9%。医疗废物买卖失控的问题可想而知。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偏远乡镇上的私人诊所将使用后的医疗废物随意丢弃;在部分农村,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袋和针头被四处丢弃,成为农村垃圾,甚至被儿童拾捡后当作玩具。

  对医疗废物的监管,主要与两大体系有关:各地政府的卫生部门负责监控医疗机构的废物收集、贮存以及相应管理制度实施。环保部门负责医疗废物的运输和集中处置的跟踪监管。

  但在邵阳,面对《财经》记者采访时,双清区环保局局长王鸿毅表示,不清楚该局在医疗废物处置上有何种职责,“以前的重心都放在了工业污染的监管与防治上,医疗废物不是重点”。

  邵阳市、区两级环保、卫生部门多位主管领导,对乡镇医疗机构的处置方式也多以一句“烧了吧”或“卖了吧”回应。

  危险换来的利润

  一些非法加工医疗废物的“黑作坊”,实际上是由废品回收点直接变身的,因为粗放加工后的塑料颗粒售卖到塑制品生产企业,利润更高。

  邵阳市一位熟知塑制品市场的人士介绍,医疗废物从源头如按1元或1.2元/斤计算,加工成塑料颗粒卖给塑制品企业,每吨产品可获利约4000元。山东济南一批“黑作坊”在2014年10月被查获时,每天可粉碎规模达30吨。

  一些具有资质的地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也参与了这种“不合法的生意”。2015年3月初,济南历城区环保局发现,济南市集中处置中心的委托运营方——济南瀚洋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未经任何环保许可、环评手续,从2013年起,私自将医疗废物分拣,非法粉碎、加工成塑料颗粒,再卖给下游的塑制品加工者。

  这些塑料颗粒最终可能制成塑料片、编织袋、玩具、瓶盖、塑料盆等,并流至全国各地市场。这些未经任何卫生消毒处置的产品中,可能残留大量的病菌、病毒,甚至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等,具有交叉感染、潜伏传染、生物病毒性和腐蚀性。如果重复使用或再生利用,在人体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会传播携带病原菌,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产生、流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这也是很多医疗用品均为一次性用品的根本原因。

  作为医疗废物流通链条的源头,医疗机构为何不严格把关将其送入处置中心呢?

  送入集中处置中心,医疗机构需要支付处置费。按邵阳市物价局规定,全市集中处置价格为每天1.9元/床。一些地级市更高,比如湖北襄阳市对有固定床位机构收费每日2.5元/床。很多医疗机构认为收费较高。以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2011年该医院480张床位,当年处置费32.8万元,此后床位逐年增加。2014年,该医院与处置中心发生纠纷,处置中心一度停收医院的医疗废物,直至主管部门出面协调。

  类似事件在邵阳时有发生,原因就在于很多医院不愿按逐年增加的床位数相应增加这笔“需要医院自行承担”的费用,结果造成处置中心在邵阳各大医院,实际只能收到50%-60%床位数的费用。

  基层医疗机构更不愿也无力支付这笔费用。双清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龚建军估计,一个村的卫生室,如果将医疗废物都交给处置中心,一年的费用在1500元左右,一个床位在20张左右的镇卫生院,一年交给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费用要1万元左右。

  邵阳医疗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委托一家企业进行运营,该企业租赁处置中心花费了1276万元,若足额收费,每年投资回报率在12%-13%之间,但实际根本达不到这个投资回报率。这家企业内部人士说,公司前几年都是亏损状态。

  与集中处置中心签订合同的邵阳三县乡镇卫生院,是由主管部门“强压”的。为保障收费到位,乡镇卫生院在每年年检时,就把费用先交给辖区的卫生主管部门,由后者转交给处置中心。

  依靠行政强制手段来推进乡镇医疗废物处置,非长久之计。然而,邵阳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收费价格与末端处置方案直接相关。国内处置基本全是焚烧方式,因此收取的床位费,就是根据焚烧技术测算的费用。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介绍,末端处置的技术多样化,可降低处理成本。在德国,对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的医疗废物分类后,以高温蒸煮和焚烧等多方式结合,可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其实,高温蒸煮在医疗界已长期应用,但要在国内实施,首先必须在源头上实现精细垃圾分类。

  作为唯一合法出口的集中处置中心,也常常曝出环保问题。比如,山东济南的处置中心自运行后烟气排放长期超标,2006年被市环保局测出二英超标。一位废物处置领域专家分析,自2003年起各地陆续建成的处置中心,设备简陋,技术简单,大多数无法达标处置和烟气排放,成了“集中式排放的污染源”。

  当年处置中心未能完全“放开”引入市场机制,是考虑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不敢放松行政许可,而且当年涉及该领域的公司偏少。通常获特许经营的企业有两类: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系统内部退休人士或嫡亲,以及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新成立公司接盘;通过一定关系和资源介入并获取垄断经营的公司。一位专家分析,现在该领域公司数量激增,有放开市场的条件,这样才能在处置价格和技术规范达到双重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