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际动态>  正文

美国对打车软件变禁为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6/2015 17:24:34   来源:解放日报

  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想要打到车并不容易。记者在纽约生活了近三年,打不到车、拒载、司机不认路、付款时拒收信用卡等各种情况都遭遇过,因此在选择出行交通的时候,打车从来不是优先选择。

  当记者与朋友提到“打车难”这个话题时,有朋友说,用打车软件“优步”(Uber)啊!他曾经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打回曼哈顿用过Uber叫车,车不仅来得快,还能查看车辆的位置。由于车费是事后网上账户信用卡扣款,不用当场付款,因此无需担心现金不够,而且车费比普通的出租车便宜近20%。但另外一个朋友说不妥,认为Uber 找来的车辆大多是无营运资格的私车,万一出事了,权益无法获得保障。

  一个硬币的两面

  像“优步”这样的打车软件是借“有偿拼车产业化”的浪潮发展起来的,在美国,除了“优步”还有Lyft、SideCar等其他软件。这些公司开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交互平台,车主将联系方式、车辆等信息注册在平台上,车主用平台接活,乘客利用平台找车。乘客支付的费用通常低于普通出租车,顾客可在平台为车主打分作为其他顾客的参考。注册的车主多数都是私家车车主,起初多是利用这个平台赚点外快,随着不断发展,有些正规的出租车司机也加入其中,有些公司甚至利用注册资源,开始出租车营运业务。“优步”是这些公司中发展最快的,不仅有私车车主注册,还有“精英优步”(Uber X)等出租车和豪华车订车服务等。

  但是,这些打车软件应用在解决乘客打车难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优步”的服务方式,动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奶酪”,引发了出租车行业的强烈抵制。由于私有车辆没有专门乘客保障险,万一出了事故,乘客权益无法保障。而“优步”公司执行的“加成计费”(surge pricing)政策,则为广大用户和媒体诟病。纽约历经百年一遇的“桑迪”飓风灾害时,“优步”的打车费率提高了几乎一倍,成为众矢之的。“优步”也曾曝出公司高层利用内部系统追踪乘客的丑闻,引发公众对乘客隐私泄露风险的关注。此外,“优步”注册司机性侵、甚至杀害女性乘客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又引发了新一轮乘客安全隐患的争议。《芝加哥先驱报》日前报道称,仅最近3周,就发生了两起Uber X司机性侵单身女乘客事件。

  “拉锯”仍在继续

  对于打车软件的管理,美国各州的监管部门历经了“由禁变管”的过程。在最初出现问题时,各州几乎无一例外地对这类服务“叫停”:2011年5月,加州旧金山市交通局对“优步”开出了第一张禁令。“优步”最初以“打擦边球”方式回应,将公司名去掉了“Uber cab”中的 cab 一词,更名为“Uber”公司。不过,监管部门并没有被这样的更名策略糊弄过去。2012年秋季,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再次对“优步”公司及其同类型公司发出禁令,并开出2万美元罚单。除加州外,美国其他一些州或者行政区都采取了类似措施,如纽约市、华盛顿特区、马萨诸塞州、弗吉尼亚州等地都以不同的理由开出有关禁令甚至是罚单。

  在消费者的支持下,“优步”等公司与监管部门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监管部门也开始逐步改变策略,变禁为管,设定相关法规,规范打车软件平台及其相关产业的运作,最先开出禁令的加州也同样走在监管前列。

  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2013年9月制定了有关规则来规范打车软件平台及其产业。规则认可“有偿拼车”产业的存在,将“优步”、Lyft、SideCar 这类公司认定为“交通网络公司”,并作为一个新行业颁发营业执照。规则还同时要求这些公司增加安全保障举措,如注册的驾驶员必须接受犯罪记录审查,接受有关驾驶培训,对驾驶员酗酒和吸毒行为“零容忍”,还要投保不低于100万美元的责任险等。加州也是全美第一个通过相关监管法规的行政区。

  在加州的带动下,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监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监管法规。西雅图市的有关监管条例比加州更为严格,如注册车辆需接受检查、对“交通网络公司”收取高达5万美元的执照年费,且规定拥有车辆规模不得超过一定数量等。2014年3月,该市议会通过有关文件,规定“优步”等同类公司拥有的车辆数量不得超过150辆。这一规定引发了“优步”、Lyft等公司的不服,它们努力收集民众签名希望推翻这一规定,目前当地监管部门与这些公司之间的“拉锯战”仍在进行中。监管部门的立场有所松动,不仅放低了准入门槛,在限额方面也有所提高。有媒体报道称,新的法案有可能将车辆的限额提高到500辆。

  或许“优步”与监管部门的“拉锯战”短时间内不会停歇。但是监管部门“由禁到管”的转变说明:打车软件对传统出租车行业运营模式的颠覆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