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闭幕的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设定了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诺亚9月21日表示,全球最大的29家银行提高后的资本充足率可能达到约16%,而目前这一监管要求为11.5%。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新闻稿也提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央行原则上支持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增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金、尤其是总体吸收损失能力,减少系统性风险方面的努力。
为避免国际金融危机重演,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圈定了部分大银行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并对其实施一定的附加资本要求。根据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为11.5%,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为10.5%。
根据FSB的定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是指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地区或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冲击的金融机构。该机构每年11月对这份名单进行审查和更新。
而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设定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成为此次G20会议金融监管改革的一大进展。
诺亚表示,约16%的资本充足率是初步拟定的计划,这将在11月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上公布。诺亚进一步表示,将到2015年底完成仿真测试,数个国家之前要求规定具有灵活性。最终规定要求还取决于研究结果。
“大家都同意不要有太长过渡期,我们都认识到不应出台一种会限制银行放贷的机制,”诺亚说。
目前,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16家来自欧洲,8家来自美国,5家来自亚洲。其中,中国有两家: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
截至2014年6月,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14%,工商银行为13.56%,如提至16%或对其有一定影响。但一般来说,该指标的实现均会有较长的缓冲期,国外银行应该更为担忧。
此外,G20还要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进一步推进落实场外衍生品改革,要求FSB在布里斯班峰会前全面完成影子银行监管框架的核心要素。
周小川在会议上表示,希望各国加快实施关于衍生品交易监管方面的改革,并开展监管合作;不同类型的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存在的问题各异,对影子银行应作进一步分类,以更准确地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