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商务部发布了《2012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该报告根据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主要统计了29种中药材,数据来源于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和6家中药材专业网站。
该报告显示,我国中药材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依旧没有改变,多数品种的价格依旧维持在高位。
据统计,纳入统计的29种药材中,2012年价格同比上涨的有17种,涨幅较大的品种有:三七、天麻、人参、当归等根茎类药材。这些品种种植周期较长且产地集中,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价格同比跌幅较大的7种,分别为:山药、金银花、麦冬、白芷、川芎、山茱萸和太子参。这些药材的基本特点是种植周期短、种植区域相对分散,特别容易因扩产出现滞销现象。甘草、枸杞、附子、大黄和元胡等价格从2011年开始基本维持平稳。
气候和需求致价格上涨
以三七为例,2009年由于干旱原因三七严重减产,价格大幅上涨,直至2011年仍维持高位。2012年春季,云南文山州再次干旱,三七价格因此持续上扬。
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销售三七约9673吨,市场存量约1628吨,其中剪口三七市场平均价格为785.3元/公斤,同比上涨42.4%。
天麻价格的上扬也是因为年初产地气候干旱所致,但由于天麻库存量较大,预计高价难以长时间维持。
2012年9月,原卫生部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作为新资源食品,人参的药食两用新功能较大程度上扩大了市场需求,但人参种植周期约为6年,在短时间无法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必然推高市场价格。2012年,全国共销售人参约1.2万吨,市场存量约1829.3吨,市场平均价格358元/公斤,人参市场平均价格同比增加13.7%,预计后市仍有上涨空间。
不过,三七和人参的出口规模都不小,因此,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多。
该报告指出,人参和三七都属于大宗商品,分别有产地专业药材市场:抚松长白山人参市场和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全国其他专业市场的人参和三七大部分采购自这两个市场,因此扣除市场间重复交易因素,人参和三七在国内中药材市场的实际销售量约为3492吨和1833吨。
近年来,植物提取物的出口日益火爆,因此,用于植物提取的中药材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据记者了解,水飞蓟主要作为植物提取物的原料,在中药材专业市场的销售量较少,水飞蓟提取物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2012年水飞蓟提取物出口量为647.6吨,推测至少使用水飞蓟6000吨,而通过药材市场的销售量为1164.2吨,仅占水飞蓟总销量的14.5%。2012年水飞蓟平均价格18.9元/公斤,同比增加32.1%。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