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规划中,对医药领域制定了全面的蓝图,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等领域。
在新医改扩大、专利药过保等国内外利好之下,号称“跑步进入春天”的国内医药领域迎来了新的时代。为此,本文选取了两家生物医药企业、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以及一家医药流通企业,试图从产业链的全貌扫描当下个体在管理上“疾走”的奋斗现状。
生物保“先”在把握住生物医药的机遇之下,依生生物在如何继续保持先进性上下足了功夫。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的出台使生物制药的概念变得炙手可热,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扶持资金将超过400亿元,远超过“十一五”期间的190亿元。
“十二五”对生物技术的重视程度将会促使中国生物制药产业进入一个整合阶段,2013年会是一个门槛,”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CFO邵辉说,“未来政策上的倾斜带来的具体帮助很难预计,想要在大浪淘沙中立稳脚跟,需要依靠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保持产品的领先性。企业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生物制药的春天
伴随传统化学制药黄金时代的结束,新化学药品数量下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领域。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与人类疾病发展相关的靶标被确定,生物制药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制药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已成为一个业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也造成了与国际上的差距。邵辉表示,许多在美国生物制药领域稀松平常的技术,在中国仍然很新鲜,中国的生物制药虽然正在加速追赶,但只在某些点有所突破,整体上还存在大约30年的差距。
生物制药有着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等风险,但同时也具有难以复制的优势。相比起化学药专利到期,就会引起仿制药的竞争激烈,由于生物制药涉及的技术复杂、药物结构非常敏感脆弱,从而使生物制药领域很难出现仿制药。专利保护产品开发的初期,一旦进入市场并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将会在未来10年到20年中保持稳定。
在生物制药领域,生物疫苗药物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景气度,新型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成为了发展方向。邵辉介绍,过去人们对疫苗行业的认识非常简单,但随着近年出现了许多很出色的疫苗产品,比如默克的宫颈癌疫苗,使疫苗从过去的预防性转变成治疗性。治疗性疫苗能够利用现在的生物手段治疗化学药无法治疗的疾病,比如癌症。这使人们意识到疫苗行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能够带来极高的利润,并且能够持续较长时间。
当前二类疫苗是市场主体,流感疫苗、狂犬疫苗和乙肝疫苗等迅速崛起。宫颈癌等癌症疫苗、肺炎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艾滋病疫苗等陆续进入临床,备受市场关注。依生生物以生产不含铝佐剂的狂犬病疫苗为主,据邵辉介绍,每年我国有4千万人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疫苗供应不足,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同时WHO(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疫苗监管体系的认可也开启了我国疫苗产品走向世界的大门,对于已经在国内市场保持稳定市场占有率的依生生物来说,开拓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公众似乎有一种偏见,认为国产疫苗不如进口的,但实际上忽视了近年来技术标准提高上的诸多努力。”邵辉说。2011年3月1日WHO宣布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了WHO的评估,证明我国疫苗监管体系达到国际标准,从生产、储存到运输等环节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系统,保证疫苗产品通过疾控中心再到病人手中是符合标准的。邵辉介绍,在技术上国内制定的疫苗进入市场的标准很高,甚至许多国际大型药厂都无法达标,比如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就是因为生产的疫苗达不到标准而退出了中国市场。这从某种角度可以证明中国市场上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许多进口疫苗的售价往往是国产疫苗的2倍,而其使用的技术很可能仍停留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生物制药的生产工艺尤其复杂,一点的改变就会导致许多后续影响,国际性药厂生产的疫苗供应全世界,企业宁愿选择放弃一个国家的市场,也不愿为此改变复杂的工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