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坐落于深圳市滨海大道北侧,与当地著名的红树林景区隔路相望,在南向的病房里,透过窗户能看见美丽的深圳湾。天气晴好的时候,还可远眺与深圳一湾之隔的香港元朗。
这所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兴建、由香港大学负责管理运营的医院是目前深圳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医院基础设施总投资约35亿元,占地19.2万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后,可提供床位2000张。
自7月初试营业以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预约挂号、全科门诊、全员聘任、对灰色收入零容忍”等诸多港式管理理念和模式吸引了各方关注。
经过3个多月的试营运后,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进入正式营运期,除试业期间的全科、儿科等门诊外,新增设的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等科室将陆续开放,门诊量可从目前的每天300人增至800人。
全科门诊一次性打包共130元
走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导诊护士的微笑,与其它医院门诊大厅人头攒动的景象不同,这里显得格外安静、有序。
试运行期间,该院开设有全科门诊和内、外、妇、儿、骨科五个专科科室的门诊。导诊护士告诉记者,到该医院就诊,需要提前预约。首次就诊的患者先要到全科门诊,看专科需要从全科门诊转诊,或者持有其他医院的病历。
按照香港的经验,80%的门诊在全科门诊阶段即可治疗。
试营业期间,该院每天提供300个预约号,因为限制放号,这里的医生一般一天的接诊数量在20人以内,人均诊时20分钟。
在全科门诊候诊区,记者注意到,等候就诊的患者每人手里都握有一个预约号码,就诊时间明确,给患者预留的就诊时段为30分钟。
“我觉得来这里看病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等,提前预约好,来了就可以看病,省得我们起大早来排队挂号、就医,”一位正在等待就诊的病人告诉记者。
门诊大厅左侧的收费窗口上方的液晶显示牌上提示:全科门诊打包收费130元/人次,包括挂号、诊金、检查、检验、药品、伤口处理、抽血、试管耗材等,可提供26个检查项目和7天的药物,药物包括抗生素,检查项目则有B超、X光等,由医生根据病情选择进行哪项检查和开哪类药物。
说起130元的收费标准,一位患者认为,与这里提供的服务相比,还是值,因为就医环境好,医生和病人的交流也充分,看得很仔细。在医院看来,这种打包收费的好处是,病人事先就知道这次看病要用多少钱,医生也不会为了赚钱而多做检查。
让这位患者有点不满意的是,给他看病的,并非是香港来的医生。医院的导诊护士也证实,接诊的医生大多是内地医生,一般只有出现疑难杂症时,才会邀请香港医生来会诊。
紧邻收费处有间办公室,门口挂着“病人关系科”的牌子,门上写有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还配了“医患关系联系箱”。据介绍,这是一个在欧美医院中普遍设立的部门,它的职能就是接待、处理患者反映问题和投诉。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就是病人找不到说话的地方。”该院负责人表示。
副市长担任医院董事长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前身是8年前就已立项的滨海医院。该院建设的初衷是兴办国内一流的三甲医院,以缓解深圳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此后,卫生部希望深圳能借鉴香港经验,探索医改新思路,滨海医院由此承载了新的定位。
在深化“深港合作”的背景下,引入香港大学管理团队显然是个多赢的局面。对深圳市政府而言,引入香港的先进经验、管理模式和高端人才,可带动全市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对缺乏附属医院的港大而言,这是弥补其科研、实践缺口的好机会,更是其进入内地医疗市场的绝佳平台。对深圳市民来说,随着香港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模式的进入,无疑多了一个可以满足高端医疗需求的地方。
2012年7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试营业之始,这所医院就被定为成深圳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
所谓试点,首先体现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采用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上。医院的产权为深圳市政府拥有,由香港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管理,医院采取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医院管理团队和监事会三层架构,分别负责决策、执行、监督。董事会由深港双方共同管理,15人组成的董事会中,董事长由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担任,发改、财政、社保、编办、卫生相关政府部门占去5个席位,香港大学占7个席位、另外2个席位由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而医院的管理团队,基本由港大主导。
在人事和分配制度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取消内地公立医院的编制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管理,并在政府核定的工资总额内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起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薪酬标准,医务人员的绩效与工作量、工作质量挂钩,其薪酬由其资历、从事的岗位及工作表现而确定;在给予医生较其他同级别医院更高薪酬的同时,严格禁止收受红包、回扣等“灰色”收入也写入合同。
在破除“以药养医”这个顽疾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药品通过广东省医药服务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如果香港医管局的药品价格低于广东,医院可以在香港采购药品。
在该院执业的医生也无需再为医患纠纷而担惊受怕,医院统一为医生购买另外执业责任险,通过引入“第三方”中立地处理医疗纠纷,避免将医患直接推向对立面。
深圳市领导的期望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今天,就是深圳其他公立医院的明天、后天。
赢利模式:40%特需服务维持60%的基本医疗服务
来此体验过港式医疗服务的深圳市民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这里看病,处处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尊重,不用再面对拥挤的人群和嘈杂的环境。
一位深圳公立医院的医生说:“如果其他医院的门诊量及医护人员的收入能与港大深圳医院持平,那提供的服务品质也不会差到哪里?”
在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看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落户,为内地的医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其正面的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
但在业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港式服务能否维持和推广,不少人持谨慎和怀疑的态度。“我们的医改不缺样本,缺的是可实现的路径,”深圳一家市级医院的一位科室负责人对记者分析说,港大深圳医院的模式显然是理想的医疗模式,但要在内地大面积推广却不容易。
在香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贴一直保持在医院收入的90%以上,稳定的投入保证了医院的公益性,而在深圳,公立医院的政府补贴只占到收入的17%,尽管这在内地已是名列前茅,但与香港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在前期投资35亿元的基础上,深圳市政府承诺,未来五年内还将视医院运营情况追加投入。而港大深圳医院自己设计的赢利模式是用40%特需服务来维持其60%的基本医疗服务。
虽然港大深圳医院住院诊疗的收费标准尚未出台,但作为一家开设在深圳、面向内地医疗市场的医院,其收费显然不能完全与香港接轨。如果五年后,港大深圳医院不再享有政府特殊“待遇”,其诊疗费和门诊病人数又有限制,人力资源成本又高于其他医院,到那时,医院将如何生存?
曾参与过该院论证和筹办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也在博客中表示:“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公私合营’,用40%的VIP服务来维持其60%的公益性,可维持否?”
前景“不够明朗”也影响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作为一家服务于内地的医院,该院的执业医生以内地医生为主,虽然该院提供的薪酬水准2~3倍于内地医生的账面工资,但全员聘用意味着放弃事业单位编制,有多少公立医院的医生能接受?更何况,对那些已经有成就的医疗人才来说,这个薪酬其实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
据悉,目前港大深圳医院的内地医生主要来自于深圳及内地一些城市的三级医院,无论是医生执业水平还是数量距离其全面开展业务的需要有较大缺口,这样的人才结构显然也不符合港大深圳医院“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三甲综合医院的目标。
“在我看来,港大深圳医院的出现,无非为深圳市民提供了一个多元的就医选择,但对大多数市民而言,仍然要依赖现有的就医环境。”深圳儿童医院一位科室主任认为,被寄予厚望的港大深圳医院,短期内很难为深圳及内地医改提供镜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