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勉励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力求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然而,时至当下,老年人看病仍面临诸多困难亟待破解。
老人就医现状调查:出行困难手续繁琐无奈望而却步
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中国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的社会。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随着老龄化步步进逼,看病难成为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精神困扰。
老年人岁数大,体质差,疾病多,诊治难度高,社区医院和小诊所怕担风险,对其敬而远之。然而,到大医院看病,需要乘车排队,检查缴费。老年人站不住,等不及,吃不消,
繁杂的手续无异于巨大的负担,因而不得不“望而却步”。
在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完善的今天,对于农村空巢老人和城镇失独老人等独居群体而言,这一困难更为凸显,“独居老人病死无人发现”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长年独居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乡下,缺乏子女的照顾和亲情抚慰。“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即使生病后,多数情况下也不得不独自面对,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局限和习惯性的节俭,“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非常普遍。
而对于城镇失独老人来说,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失独”的沉重打击已令其身心俱伤,而随着年事渐高,他们又不得不独自承受病痛的折磨。“老无所依”成为他们最现实的境遇,即使有来自社会各方的关怀,仍难以抚平创伤,消除忧虑。
不少人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方便、低廉、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或转型改建专为老年人群服务的老年病医院,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医,并对老年医疗机构给予适当的补贴,用于减免困难家庭老年人就医费用。
而对于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这些特殊群体,除了物质层面的优惠措施之外,全社会更应从精神层面给与充分的关怀和爱护,帮助他们排解寂寞、弥合创伤,安度晚年。
老人优待政策被指标准过高免费看病必须活到90岁?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表示,北京社会福利要“扩面、增项、提标、整合”,加快建立适度普惠的民生福利制度。医保自付部分全报销政策,有望从目前的95周岁以上,扩大到90周岁以上人群。
围绕这一新政策,外界在多有褒扬之余,亦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集中体现在“年龄标准是否过高”的争议上。质疑者认为,90岁以上老人数只是老年群体很小的一部分,这一政策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