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Z最近发布的《2011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大致呈现出3个特征:第一,百强品牌绝大多数集中在欧、美、日三大国家和地区。第二,中国公司相比以往表现出色,共有11家品牌上榜,中国移动以573亿美元位列全球第9,首次挤进十强。但这些品牌除腾讯外,全都是在垄断与保护之下的国有企业。第三,上榜品牌中最抢眼的是两家“婴儿级”品牌,分别是美国的Facebook和中国的腾讯。
国内企业的现实藩蓠
应该说,中国从来就不缺乏有品牌意识和使命感的企业家,但是相对于国外企业而言,中国企业能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领域树立优秀品牌案例太少。其中有两大根源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其一,二元经济体制束缚了企业家精神的挥洒空间。这里说的“二元经济体制”并不是常说的城乡差别的经济结构,而是指体制内的国有企业与体制外的民营经济之间的差别。体制内的国有企业垄断了整个经济运行链条的上游资源及核心资源,如资金(金融)、资源(石油、化工)等。最明显的两个现象是:油价一上涨,就通过流通领域等渠道传导到几乎整个经济体系,从而引发全社会的通胀;银根一缩紧,就会导致民企的资金链困难。这个“二元经济体制”的直接后果是,可能催生出国企品牌,而遏制民企品牌。
其二,民族主义包袱可能是导致中国品牌构建艰难的又一座“大山”。不管是国有企业掌门人,还是民营经济的带头人,都几乎无一例外地高举民族大旗,声言要创建民族品牌。当然,有些企业提出创建民族品牌的动机并不是出于民族使命感,而是以此占领族群意识高地,吸引更多的国人消费。但更多的企业家确实颇具使命感。民族意识及使命感值得赞许和尊敬,但若变成包袱就可能是企业发展的障碍。有些企业家在这种“使命”的驱使下,恨不得以“超英赶美”的速度树立自己的品牌,否则好像就要成为“民族罪人”。所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或许更为稳妥与明智。君不见娃哈哈、汇源集团恰恰是将企业的注册地迁往国外让自己变成外企,而使企业品牌的构建更加顺畅?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上榜的外企,绝大多数是经历了数10年或上百年历史、历经沧海桑田的企业,众多企业都是穷三代人之功构筑而成。之所以能成为百年老店,是因为他们信奉:品牌没有速成班。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