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国内原料药产业:不转型升级即灭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03/2012 10:09:43

     

    

     “作为拉动医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原料药的出口转型升级做好了,中国医药产业的转型也就做好了;原料药产业的发展可持续了,中国经济也就可持续了。”“第12届世界制药原料(CPhI)中国展暨2012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期间,在医保商会举办的“从API区域转移看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全国领头的原料药出口企业负责人同时发出这样的呼声。

    

     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在原料药领域就是意味着要向更高端的增长方式转变,国内原料、人工、财务等成本的上升,国内环保监管的渐趋严格和出口退税等鼓励原料药出口的政策逐步取消,以及海外市场各种针对性政策和门槛的出台,要求企业主动快速实现转型。与此同时,一部分企业已先行一步走出了可以复制的成功路径。但毫无疑问,国家仍需推出进一步的鼓励政策。

    

     曾经血的代价

    

     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换取低成本,从而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中国原料药行业,10多年来其最大的竞争优势一直是“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

    

     不过,这一优势很快将无法保持,对此,行业主流企业负责人却表现出一丝欣慰,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原料药产业很快将主动或被动地步入快速转型阶段,或者说,不转型即灭亡。

    

     这样背水一战的氛围,是记者在本届原料药会有关论坛上所明显感受到的。

    

     正如工信部有关领导指出的,中国原料药过去在世界中取得的“江湖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靠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等血的代价换来的。

    

     这种发展模式的终结,来自于国内医药产业自我提升的强烈需求,以及国际市场监管政策日趋严格和随之而来的针对性政策。

    

     近两年来,国家下发的各类医药文件中,已非常明确地表态要对高能耗和高污染产品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目前,各地也已经提高了环保要求,并加强技术控制。在政策引导下,国内企业的财务成本、原材料成本(包括中药材)、人工成本均出现上升,这要求企业将来要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发展。

    

     另外,直接关系到原料药企业利益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在酝酿变革。据有关官员透露,为了抑制原料药的盲目投资和鼓励企业发展技术,优化国内生产秩序和国际竞争环境,目前,国家正在探讨对药品出口实行差别化的出口退税政策,使退税政策向制剂和生物制品出口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