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我国原料药增长放缓 产业走向竞合时代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1/2012 15:09:34

     竞合关系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和多元化多极合作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关系,表示参与事物的双方或多方保持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进步,实现优胜劣汰,在合作中谋求更好的共存方式。今天,中国原料药企业在产能规模足够大,拥有市场话语权后,企业间建立良性健康的竞合关系的需求也变得非常迫切。

    

     近日,维生素C生产企业迎来了一线曙光:备受关注的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已由工信部制定完成。这意味着,在政策调控下,维生素C行业有望摆脱市场无序竞争,淘汰不合规产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维生素C价格也有望回归正常。

    

     事实上,近几年维生素C市场的起落只是中国原料药产业发展的缩影。在经过30年规模效应带动的快速发展之后,原料药产业面临如何健康发展的考验。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化学原料药在应对新形势下的发展命题时,要突出一个重点,培育一批龙头,带动一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这就要求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准确定位,清醒看待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增长放缓背后

    

     当前,在中国医药产业中,能代表医药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只有原料药。2011年,我国出口类药品贸易总额为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6%,增幅下降了1.21%。尽管2011年药品出口总额略有下降,但在全年出口药品构成中,化学原料药比重保持在78%,仍占有绝对优势。

    

     北京东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认为,2010~2011年全球经济未能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再加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这对中国商品出口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相比之下,有刚性需求的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仍延续其进出口贸易的活跃和兴旺。全球仿制药市场需求扩大,为中国医药商品迈向国际市场提供了空间,仿制药市场及产业已成为中国印度两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空前机会。在这种大趋势下,中国医药商品进出口贸易保持着向前的冲力。

    

     然而,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情况显示,我国原料药出口增速放缓,出口金额与2010年2011年相比呈下降趋势。

    

     从2011年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情况来看,去年我国原料药中间体出口中一些独占的资源型原料药,如肝素钠的价格持续走高;而同样是我国独占的优势型原料药,如维生素C和青霉素系列,却因为国内产能过大或过度竞争而造成行业格局变化,引起出口价格下滑或成交萎缩。同时,尽管原料药类出口数量继续上升,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交货期缩短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预期欧元区贸易汇率风险突显、传统大宗品种普遍面临成本上涨且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较大。产能过剩、成本飙升、环保压力已经成为我国原料药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