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到近日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内的多部委接连出台政策扶持中医药贸易服务,包括中医药服务贸易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的建设等,中药国际化正步入关键期。
伴随着中医药理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全球对中医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中医药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包括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英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还以立法形式承认了中医地位,中医药产业正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增长潜力巨大。
数字背后的喜与忧
中药出口分化加剧: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出口已大幅跃升,而最能体现中药含量的中成药出口挑战严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中药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中药产品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4.3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8.4%。
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我国中药企业实力也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且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中药进出口的主要力量。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01年,我国中药出口企业多达7806家,且以国营企业为主(占比73.2%),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比仅为5.9%。经过十年的发展,2011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企业已减少至2960家,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比高达51.6%;三资企业出口额占比28.9%;而国营企业出口额占比已下降至19.4%。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仍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为主,中成药产品占比较小。以2011年数据为例,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仍为植物提取物,中成药出口额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占比仅为9.9%。
另外,从2001~2011年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中成药产品的出口额,从2001年的0.9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仅为9.7%,远低于中药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18.4%。从我国中成药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来看,该值已从2001年的21.1%,下降至2011年的9.9%,占比持续下滑。
中成药是最能代表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产品形式,也是我国中药产品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最有利形式。然而,目前我国却仅在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上具备一定优势,多数中药产品,包括中成药产品在国外仅能作为食品、膳食补充剂或其原料使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药品属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以及各国监管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中成药出口不断遭遇了来自法规和技术方面的诸多壁垒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中药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和药企也在中药国际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中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依然处于成长阶段,与许多跨国制药企业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意味着,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推动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