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国药科大学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7/2012 10:09:57

  

     李浩强是中国药科大学2007级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基地班的学生,也是中国药大与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从去年读研开始,小李就进入药明康德生物制药与生物工艺部门参与新药的研发,日前他所在科研小组的领导给中国药大写信,申请让李浩强提前毕业,正式加入药明康德生物部。

    

     结合医药行业特点,中国药大近几年探索出一条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校与相关企业共联合培养了172名硕士研究生。“这种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逐步进入实验室和医药生产研发领域,培养其创新创业的热情。他们既具备较强的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企业能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中国药大副校长姚文兵认为,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

    

     李浩强的经历很好地印证了上述观点。在药明康德公司实践期间,他独立完成了某生物蛋白药物的分子构建转染细胞系筛选工作成功取得目标实验数据超过了课题设计目标。而他与同事共同开发的HTRF检测抗体蛋白的方法灵敏度远高于常用的ELISA检测已申报专利。目前李浩强设计的表达系统已应用于药明康德生物部多个项目中。

    

     随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推广,中国药大不断加大了对全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该校与110家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共建本科生校外实践平台,其中87家企业每年接纳1500名毕业生实习,23家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实现6年不断线培养高层次生物医药创业型人才。中国药大每年还设立120项大学生创新型实验项目和300项开放实验项目,全校所有国家级与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都向学生开放。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架起了企业与学生导师之间的合作桥梁,学校许多一流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接触和交流,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和人才库。中国药大党委书记徐慧认为:构建以教学研发与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将校企合作的优势从科研项目拓展到人才培养上,这是学校未来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一个方向。缪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