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各地的保健品也开始热销。或为了缓解压力释放情绪,或“不愿输在进补水平上”,考生很多“能补则补”。
专家认为,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主要应通过规律性的生活、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膳食营养保持身体最佳水平,而不能一味依赖“十全大补”的效果。
补品成高考“神器”?
在上海市天钥桥路上的一家药店内,工作人员介绍,从每年4月起保健品就进入热销期,而在高考前两个月达最高峰,顾客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生家长。虽然保健品价格并不便宜,但大部分家长都是一买就是一个“疗程”。“今年的销量比去年有所上升,人参、西洋参、枸杞子、冬虫夏草、灵芝等滋补品都很畅销。”
药店内,“专供高考”的胶囊、含片、饮片、口服液等单支或单瓶的价格普遍在百元以上,一些礼盒甚至达到300元到500元,而以中药为主的某款保健品则达到1000多元。
家住徐汇区的陈女士告诉记者,高考冲刺阶段,女儿身体上、心理上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很担心孩子在最后冲刺阶段生病倒下,让她输点氨基酸,吃一点安神补脑的东西。”
而“高考神器”也风靡网络。来自淘宝网的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淘宝网以“高考”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增长了102%,购买人群以女性白领为主,年龄在40岁-49岁之间,多是爱子女心切,为参加高考的子女购买相关产品,其中高考竞争激烈的浙江、广东和江苏三地的用户购买量共占34%。有网店甚至还打出促销标语称,“购买产品的高考学生考入全日制本科(国家统招)院校,奖励一套产品,考入"985"高校的学生,奖励两套产品。”
“进补”成“比赛”专家指效果或适得其反
“面对高考的压力时,学生和家长都需要一种排解和释放,也需要有一份安慰和寄托。”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补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除了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安慰,很多家长抱着“多吃多对”“不吃落后”的心态,让“进补”陷入了盲目的怪圈。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