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高考保健品热销透视:好成绩能否“吃”出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6/2012 18:08:59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各地的保健品也开始热销。或为了缓解压力释放情绪,或“不愿输在进补水平上”,考生很多“能补则补”。

    

     专家认为,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主要应通过规律性的生活、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膳食营养保持身体最佳水平,而不能一味依赖“十全大补”的效果。

    

     补品成高考“神器”?

    

     在上海市天钥桥路上的一家药店内,工作人员介绍,从每年4月起保健品就进入热销期,而在高考前两个月达最高峰,顾客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生家长。虽然保健品价格并不便宜,但大部分家长都是一买就是一个“疗程”。“今年的销量比去年有所上升,人参、西洋参、枸杞子、冬虫夏草、灵芝等滋补品都很畅销。”

    

     药店内,“专供高考”的胶囊、含片、饮片、口服液等单支或单瓶的价格普遍在百元以上,一些礼盒甚至达到300元到500元,而以中药为主的某款保健品则达到1000多元。

    

     家住徐汇区的陈女士告诉记者,高考冲刺阶段,女儿身体上、心理上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很担心孩子在最后冲刺阶段生病倒下,让她输点氨基酸,吃一点安神补脑的东西。”

    

     而“高考神器”也风靡网络。来自淘宝网的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淘宝网以“高考”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增长了102%,购买人群以女性白领为主,年龄在40岁-49岁之间,多是爱子女心切,为参加高考的子女购买相关产品,其中高考竞争激烈的浙江、广东和江苏三地的用户购买量共占34%。有网店甚至还打出促销标语称,“购买产品的高考学生考入全日制本科(国家统招)院校,奖励一套产品,考入"985"高校的学生,奖励两套产品。”

    

     “进补”成“比赛”专家指效果或适得其反

    

     “面对高考的压力时,学生和家长都需要一种排解和释放,也需要有一份安慰和寄托。”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补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除了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安慰,很多家长抱着“多吃多对”“不吃落后”的心态,让“进补”陷入了盲目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