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高考前后健康睡眠攻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6/2012 10:34:10   来源:大众医药网

    考前: 顺其自然睡觉, 尽心尽力应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江帆指出,学生的睡眠不足问题大多由来已久,不可能在三两天内调整至正常;而且越是担忧睡眠、越是急于睡着,反而越是难以入睡,即便勉强睡着了,也是迷迷糊糊、多梦易醒。所以,无论是睡着还是醒着,首先,一定不要强迫自己睡个好觉。

  另外,在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头脑里一想到“睡眠”,就马上出现一个词“顺其自然”。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因睡眠问题引起的焦虑自我强化。每天花一点点时间来学习和训练一些能令自己放松的技巧,并适时加以使用。

  “这些做法,有助于在备考期间让自己这根‘上紧了的发条’能够适度‘回弹’,以确保考试期间能够持续保持最佳的弹力状态。”江帆说。

  她建议,在考前数日,考生应根据个人的惯常作息时间和考试时间来安排、权衡,采取“个体化”的睡眠调整方案,既保证最基本的睡眠需求,也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不少人面临高考这样的大考,睡眠时间会稍微减少,江帆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这类大考属于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它必然会导致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其中之一就是睡的时间会稍微减少。所以,只要睡眠时间不低于6小时,就算比以往睡的时间略少,也不用太过紧张。

  她也提醒,并非所有人都会如此。有些人刚好相反,遇到应激事件时,睡眠时间不仅不会减少、反而更多。这也不必担心,顺应自己的“自然反应”,睡够即可。

  无论如何,切忌千篇一律要求“必须”晚上10点上床睡觉。对有些人来说,早早上床并不一定能够早早睡着,相反,却容易出现躺在床上头脑很活跃,各种想法和各种复习资料的内容蜂拥而至,反倒更加难有一个好睡眠。

  “必须要提出的一点是,很多学生和家长为了睡前能够放松,通常会让考生听着轻音乐来睡觉,也有些考生为了抓紧复习,睡前仍戴着耳机来听复习资料。这两种状况都会产生较多的‘垃圾睡眠’,降低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江帆强调,无论出于何种良苦用心,睡前都要“拒绝电子产品”。

    考中:学习放下和简单生活,考试睡觉两不误

  很多考生会有一种很纠结的心态:既希望一口气考完,免得几天都要受煎熬,又总是觉得还没复习完、还没准备好,所以希望每一场考试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越好。每考完一门,既松一口气又紧一口气。对已考科目的结果以及对之后考试的期待、担忧,都会加重纠结的程度,甚至影响考试期间的睡眠。

  对这种普遍的心态,江帆认为,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正是训练“学习放下和简单生活”的最佳时机。我们这一生,会面临很多境况,其中很多境况的重要性会远远大过高考。当然,在当下,对考生、家长、老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考试”本身,而非考试的结果或所谓的“今后的命运”。已考结束的,总是会留有遗憾和不完美,后悔已经无用,更何况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答案也许并不是考试所要求的最佳答案,误打误撞的事也屡见不鲜。所以,摒除杂念,吃好、睡好、考好,是考试期间再简单不过的“三大需求”。

  江帆建议,考生和家长可以一起做个“简单考试安排”,明确每个时段的“唯一任务”,而放松、吃饭和睡觉都属于“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老师也能参与其中则更好,毕竟老师身经百战、经验教训都很丰富。

    考后:适度补觉,勿让狂欢摧残了健康

  大考结束之后,抛却所有规则大玩一通,是很多学生的心愿。然而江帆告诉记者,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作为睡眠科医生,她每年都会见到不少因为大考后玩通宵结果生大病的病案。

  考试结束,无论临场发挥得如何,结果都已成定局。考生和家长可能会出现各种情绪反应,有些属于正常,有些则属于病态,如有必要,建议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要知道,睡眠已经因为漫长的备考而显得“不堪一击”,如果因过分玩乐继续剥夺睡眠,可能会导致睡眠彻底出问题,继而加重各种不稳定情绪的波动。

  江帆建议:大考结束的当晚,要适度补觉,次日睡到自然醒,然后才开始安排接下来的“适度狂欢节目”。具体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及条件,采取适合自己的缓冲方式,顺利过渡。

    专家提醒:

    安神药应在 专科医生指导下慎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以往没有使用过安眠药或带有安神作用的非处方药,切忌在考前为了睡得更好而服用。”深圳市康宁医院睡眠障碍科主任江帆告诉记者,因为每个个体对药物的反应都不相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无论某种药从理论上或他人的用药经验上来说是如何的安全和无副作用,但都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

  她告诉记者,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有人服用了非常小剂量的、理论上数小时即可基本代谢完的药物,结果次日出现了头晕、反应迟钝和共济失调的情况。而现在很多所谓的保健药品,其成分也并不保健。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尽量减少使用,如果要用,也应谨慎选择,慎之又慎。江帆特别提醒,对于某些所谓的提神饮品或所谓的“聪明药”,同样不能掉以轻心,以往因为服用此类保健品而出现过度兴奋、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时有发生。(刘一平邵春晓)

    考前别轻易“尝鲜”“进补”

  新华社南京6月3日专电(记者朱旭东)备战高考的学子们这几天进入紧张的最后冲刺阶段,为了让孩子考出理想成绩,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在“进补大餐”上动足了脑筋。江苏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李群提醒,考前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让考生“尝鲜”或“大补”。

  李群说,考试前营养总原则是要注意均衡饮食,食量适中,不要偏食、挑食。不要去吃平时不吃的食物,比如野味、海鲜、路边摊,以防食物中毒或过敏。考前“进补”也不可盲目,比方说甲鱼富含动物胶、角蛋白、铜、维生素D等,营养价值既丰富又全面,是理想“滋补品”,但甲鱼性热,且夏天本来就很燥热,有些体质的人如果经常食用会很容易上火,反而会出现流鼻血、头痛等症状。

  一些家长给孩子买了不少保健品,功能大多集中在提神、补脑、抗疲劳、改善睡眠等方面。李群表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比如贫血的孩子,如果补充了含铁高的营养品,可以增强记忆力、增强免疫力;睡眠不好的孩子,改善睡眠的营养品、保健品也有帮助。但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就不一定要选择营养品。

  此外,家长可以在考生饮食中增加一些富含脂质、磷脂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核桃仁、花生、小米,各种瓜子、鱼类、蛋类、肉类,还有红枣、玉米、香菇、金针菜、海藻类等,对增强记忆有帮助。(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