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突如其来的疫情 成为医药市场最喜的煽动因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8/2012 10:09:19

      

     

     独家研究:6大医药公司驱动因素连环交错,中牧弹跳

    

     以非典的名义,市场把抗非典题材发挥到了极致。其中天坛生物的走高最具戏剧性

    

     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触动资本市场敏感的神经。4月15日,央视曝光明胶事件;次日,通化金马大跌超7%,青海明胶开始涨停之路。生物医药行业似乎总是躁动不安。经历“黄金十年”的医药上市公司,也经历了“炒作十年”。

    

     那些突如其来的疫情,往往成为市场最喜的煽动因子。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2009年的甲型HINI流感以及2011年的抗生素整顿。这些大型疫情,原本以为能够掀起医药行业的狂风大浪,事实上并不如此。

    

     越炒越跌,多少公司在非典中跌伤?

    

     没有哪个热点事件会像非典一样,带给医药行业那么多意外。许多与非典关联的医药公司,股价不但不飞涨反而下跌。

    

     2003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个全球预警文件称,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肺炎正在远东地区流行。这就是席卷全球的“非典”。

    

     资本市场上,市场对多家医药上市公司有着积极想象。不过,2003年二季度的医药行业指数并不如预期的那样,反而一路下滑。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部先后公布了一些治疗非典的药品和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是防治感冒药物、抗感染药、抗病毒药、激素、免疫增强剂这五大类。

    

     生产这些药品的上市公司也被推到公众面前。例如同仁堂、广州药业、太极集团、白云山、竹林众生、三九医药、中新药业、九芝堂等。

    

     在“非典”相关治疗药物产品中,能够控制病毒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药物品种十分稀有。

    

     具备这种功能的主要是病毒唑(利巴韦林)及“阿昔洛韦”等化学合成抗病毒药物,尽管副作用十分大,临床效果也不稳定。

    

     不出意料,市场盯上了星湖科技,这家生产“利巴韦林”原料药的主要企业。一系列防治非典的中成药也为星湖科技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