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哈市探讨社区医疗新模式 启动家庭医生服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5/2012 15:09:08

    

     电影与电视剧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家庭医生。其实,这一场景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这几天,武发明感觉呼吸困难,我得去看看。”刘亚娟拿起听诊器,说话间已经走出门诊室。

    

     刘亚娟是道外区大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也是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之一。刘亚娟对患者总是有求必应,几乎每天都有上门诊疗和上门访视的任务。武发明是刘亚娟的上门诊疗患者之一,今年86岁,得了两次脑梗后,卧床6年。

    

     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医生式”服务已在我市八区三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居民可自愿与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享受“家庭医生式”的免费健康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

    

     若无“家庭医生”就只能叫“120”急救车

    

     家庭医生是一个团队,由全科医生、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组成,团队成员负责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刘亚娟为武发明做过体温、血压、心肺等基础检查后,告诉患者家属,老人由于长年卧床,无力咳嗽,体内积痰过多,肺部有些感染,需要口服痰咳净和静点克林霉素。随后,刘亚娟又为老人更换了导尿管。

    

     武发明的女儿说,6年前,父亲先后得过两次脑梗,现在卧床不起。6年来,父亲一有不适,只要打个电话,刘亚娟就会上门,而且每次上门服务都是免费的。如果没有“家庭医生”,父亲只能叫“120”急救车到大医院就诊。

    

     我市目前正在实行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是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技术人员组成若干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团队成员由全科医生、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组成。有需求的居民,事前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家庭医生小组根据协议内容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遇有紧急情况,家庭医生随叫随到。

    

     道外区大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居民23000多人,但医护人员严重短缺,紧急时,作为科主任的刘亚娟只能一个人前往患者家出诊。

    

     “老弱病残困孕”优先配备“家庭医生”

    

     目前,我市开展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还无法实现全覆盖,在现有条件下,只有老弱病残困孕和儿童才能享受这项特殊服务。

    

     大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贵英说,该中心早在2000年12月就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十多年来,患者由开始的“不买账”,到切实感受家庭医生带来的便利,开始接受家庭医生。由于人手有限,目前该社区只能优先为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残疾人和特困人群提供上门服务。

    

     除上门为患者治病外,按照《哈尔滨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工作方案》,家庭医生还要为签约家庭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即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老、弱、病、残、困、孕及儿童提供上门访视、电话咨询、家庭健康指导等服务;开展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现、随访和转诊管理工作等。

    

     刘亚娟不仅为辖区内66名特殊患者提供上门诊疗服务,还要为她所管理的200多名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上门访视、询问用药和病情发展情况以及随时随地接受患者的电话咨询,同时为辖区内的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上门送药和访视服务。

    

     年轻人对“家庭医生”有些“不感冒”

    

     在年轻人的概念中,“家庭医生”应该是医术高明、有着丰富从医经验的大医院医生,而不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

    

     道里区安广社区的张永亁老人一取出化验单,马上拨打医生尤大箕的电话,咨询化验单上的“尿素氮”指标为何有些偏高。尤大箕认真解答了老人的问题,并嘱咐他平日要少食盐、少吃豆制品等食物。

    

     尤大箕是道里区安静安和社区居民张永乾的“家庭医生”,张永乾夫妇遇有健康问题就随时打电话咨询尤大箕,往往不分昼夜。

    

     张永亁说,他已经91岁了,总担心身体出现疾病先兆,自从有了家庭医生,随时可咨询,心里踏实多了。

    

     愿意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对家庭医生“不感冒”,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家庭医生”就应该“等于”私人医生,他们不但应提供健康指导,还要医术高明,最好是经验丰富的大医院医生,一旦生病,“家庭医生”就能够迅速、准确诊断。

    

     20多岁的马媛认为,“家庭医生”是家人健康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医术一定要高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些让人担心。

    

     为了规避风险“家庭医生”服务“收窄”

    

     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出现纠纷,医生不受法律保护。为规避风险,有些社区将服务内容简化了。

    

     按照《哈尔滨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工作方案》,“家庭医生式”服务共有6项工作,其中包括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规范化治疗,提供上门访视、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电话咨询、家庭康复指导等服务。

    

     道里区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制定了《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该协议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家庭医生为签约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即为个人健康提供评估及规划;及时将健康教育材料发放到签约居民家庭;对老年人、慢性病人主动提供健康咨询、分类指导、中医保健和口腔疾病预防;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

    

     这份协议并未按“居民思维”列出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和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内容。该中心的“家庭医生”张欣解释,社区居民对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多,但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医生上门诊疗属于异地行医,是非法行为。如果出现纠纷,医生不受法律保护。

    

     道里区通江社区卫生中心负责辖区内7000多户居民的健康服务,适合优先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家庭近600户,但与社区中心签订上述协议书的家庭不到十分之一。

    

     “家庭医生”需要拿捏的“分寸感”

    

     家庭医生徘徊在法律与现实需求之间,唯一的“安全险”是多年的行医经验。

    

     有着十余年“家庭医生式”服务经验的刘亚娟一直担心一件事——上门诊疗。因为一旦与居民患者发生纠纷,按现行法律规定,自己属异地行医,出现医疗纠纷之后,自己将处于弱势地位。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大量求医需求,刘亚娟在提供服务时尽量找准患者的“脉”。

    

     她说,“家庭医生”考虑问题时一定要很详尽,在某种程度上,“家庭医生”比大医院的医生还难做。“家庭医生”需要有很多临床经验,必须是一名全科医生,每次上门服务的第一项内容一定要仔细检查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此外还要仔细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和面目表情,如有异常,必须马上协助家属将患者送往上级医疗机构。

    

     在给患者静点时,“家庭医生”也要把准“脉”,先锋类和青霉素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根本不能在家里静点,患者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很难抢救。氯化钾和氯化钙等药品也不适合在家中静点,如果这两种药品静点的速度过快的话,易造成患者心脏骤停,危险极大。如果患者的病情不严重,可以考虑给患者开同类的口服药。

    

     “家庭医生”曾遭到特殊人“威胁”

    

     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和“家庭医生”资源的匮乏,只有为“家庭医生”上一道“安全锁”,才能保证“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

    

     在刘亚娟的工作内容里,还有一项是对管辖区内的60多名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其中有13名患者需要定期上门送药,了解病情。一次,刘亚娟去其中一名患者家里送药,为她开门的患者上身赤裸,下身只穿了一条底裤。患者不停地让刘亚娟进屋说话,还谎称自己的母亲找刘亚娟有事。刘亚娟刚一走进患者家,患者便不停地围着她转圈圈,并上下左右不停地打量着刘亚娟。

    

     刘亚娟说:“当时我惊恐极了,又怕一旦显露出紧张,刺激到患者,使患者马上犯病。”于是,她故做镇定,以与患者交流病情的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但患者仍不停地围着她转。就在她紧张得直冒汗时,患者家的保姆开门回来了,刘亚娟这才放下心来。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时常常遭遇各种尴尬,大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贵英对此深有感触。她说,大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身是企业职工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家庭医生式”服务,为的是增加医院知名度和患者就诊率。最初居民并不认可,一些人骂他们是骗子。近两年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种已被居民认可的医生上门服务模式一直沿袭到现在。目前大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全市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示范中心。

    

     3年后半数居民有“家庭医生”

    

     目前“家庭医生式”服务已在全市启动。今年底这项服务将覆盖40%居民;2015年将有一半居民拥有“家庭医生”。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我市八区三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启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覆盖辖区内30%的街道,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家庭比例达到20%。

    

     到2012年底,“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将覆盖50%的街道,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家庭比例达到40%;到2015年,全市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社区服务中心比例将达到80%,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家庭比例将达到50%。

    

     该负责人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考虑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程度,在尊重居民个人意愿的前提下,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卫生部门会根据需要调整医护人员的数量,同时完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医疗器械并保证医疗团队的行医水平,以胜任居民的基本健康咨询和治疗。他说,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过程需要逐步完善,希望居民能够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