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一季度我国扑热息痛出口主要市场需求萎缩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1/2012 11:09:28

  

     

     

     扑热息痛是全球最主要的常用解热镇痛药物。近年来,我国扑热息痛的生产和消费发展很快,已成为扑热息痛主要生产国及出口国。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扑热息痛出口数量为15009.54万吨,同比增加12.31%;出口金额5681.72万美元,同比增长8.30%。

    

     今年一季度,扑热息痛出口平均单价为3.79美元/公斤,同比下降3.56%,延续近年的下跌趋势。受欧美债务危机、主要竞争对手货币贬值、国内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扑热息痛出口价格仍将在低位徘徊。

    

     今年一季度,扑热息痛对主要地区出口均呈下跌趋势,对欧盟出口915.25万美元,同比下降12.69%;对北美洲出口182.29万美元,同比下降11.77%;对拉丁美洲出口239.04万美元,同比下降26.26%,出口行情低迷。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扑热息痛出口经营企业共计108家。其中,国有企业36家,出口金额1945.24万美元,占比34.24%;民营企业67家,出口金额2708.02万美元,占比47.66%;“三资”企业5家,出口金额1028.46万美元,占比18.1%。国有、民营企业出口金额占比共计81.9%,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我国是扑热息痛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扑热息痛出口绝对值不断增加,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然而,绝对的市场份额并不等于绝对的市场话语权,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出口价格长期徘徊甚至持续走低。究其原因,与我国扑热息痛出口行业现状密切相关。我国扑热息痛产业技术含量低,结构亟待调整,各企业在提高新技术水平、研发新产品无果的情况下,只是盲目扩产,低价竞销,把应得的利润拱手让给了国外客商。长此以往,我国扑热息痛产业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设想几乎成为泡影,整个行业彻底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泥潭。在亚洲、欧美等传统市场的竞争已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各企业又将目光转向了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然而,新一轮的价格厮杀,很快挤掉了各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市场趋紧,货源紧俏,价格上扬,行业难以摆脱扩大产能、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怪圈,企业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中已无抵御任何市场风险的能力,只能停产观望,以挨过市场低迷期。2012年,扑热息痛市场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冬季”,市场行情将在低价位进一步徘徊,出口企业也将进入“猫冬期”。(作者:杜红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