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原料药会、药交会在合肥同时召开,正逢“问题胶囊”事件发酵令行业神经绷紧之际,原辅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高度关注,许多参展的原辅料厂商表示,已切身感受到这种自制剂企业向上游传导的质量安全压力。
而对于2012年原料药行业走势,有专家认为挑战大于机遇。一方面,人力、能源、原材料成本上涨,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以及医药采购价格和政府定价的低水平趋势,将进一步挤压国内市场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也将令今年的原料药出口继续趋缓。
质量备受关注
“问题胶囊”事件的不断发酵,让原辅料的质量安全水平成为此次原料药会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一些与会专家指出,《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政府对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有关部门会对此进行严打。
在雷厉风行的整顿之下,药品生产企业不仅加强了对自身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亦更加重视对上游原辅料供应商的审计,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安全。这对上游原辅料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少对产品感兴趣的顾客来到展台前,除了问价格、市场等常规问题之外,还会详细询问有无通过相关认证等问题。”福抗药业展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展会现场也发现,像哈药、石药、尔康制药、山河药辅等一些具有行业口碑的原辅料厂家的展台前门庭若市,而一些小企业的展台前门可罗雀。
山河药辅董事长尹正龙认为,“问题胶囊”事件确实使行业对原辅料产品质量的重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原辅料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安全,本应得到高度重视。“从长远看,这次突发事件对促进原辅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即便一些明胶供应商已经开始借此提价,但其他优质的原辅料产品因此提价的可能性不大。”
跳出高产低价怪圈
在产能方面,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3季度,24大类化学原料药生产同比增长4.9%,虽然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原料药产量增幅下降了12%,但产量仍在持续增加,产能过剩局面未能得到扭转。
联邦制药副总经理高红星告诉记者,国内原料药行业巨头普遍怀揣“剩者为王”的心态,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一门心思希望通过改进生产技术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能,以低于对手的价格试图将对方打垮。但至少在目前看来,谁也没被谁打败,这种“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竞争模式让整个行业元气大伤。
“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国内还面临着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特别是人力成本、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医药产品的成本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另一方面,医药采购价格和政府定价却呈现出低水平趋势,两方面挤压着药品利润。”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表示。
“印度已经向制药高端转移,用中国的原料药做成利润更高的非专利药向欧美出口,而中国还继续在这个产业的低端徘徊,在高产低价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国内医药行业必须要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企业的使命任重道远。”沈贤姬进一步指出。
出海风高浪大
我国是原料药第一出口大国,出口市场对于国内原料药行业而言至关重要。而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重点追踪的75个化学原料药和制剂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量下降4.5%,出口金额增长2%。这与2010年出口量增长18%,出口金额增长28%反差较大。
按大类划归,只有抗感染类和激素类出口量增价涨;呼吸系统和氨基酸类出口量减少,但价格上涨;维生素类出口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大宗维生素C市场价格跌幅较深,维生素E基本稳定。
而今年的外部经济环境对于原料药出口显然不太有利。欧洲已经深陷债务危机,难寻解决方案;美国负债率太高,政府能采取的措施有限。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出口欧洲和美国的原料药企业今年会遇到更多问题。
在内外市场交困的局面下,哪些原料药产品更适合推向国际市场,哪些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显然是原料药厂家最关心的问题。
“按照以往的经验,那些大规模的基础型原料药,极易造成污染或者是高能耗的品种,不宜再引进。而一些规模小、涉及竞争企业少的品种,国内市场不大,但国际市场仍有空间的品种,值得关注。”北京东方比特科技总经理吴惠芳表示,“发酵类的谷胱甘肽和发酵半合成的奥利司也是最近市场上看到的有上升潜力的品种。”
随着环保日益受到重视,采用环保型工艺生产的原料药也被看好。沈贤姬指出,环保已经成为生产力,未来有关部门可能会对环保型的工艺和传统污染高的工艺区分税号,这虽然实行起来有些困难,但已经开始有这种倾向了。(作者:唐学良)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