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这次是动真格的了——改革的“敏感部位”药品加成被大面积触及,零差率销售的推进也进一步提速。
3月25日,温州乐清市5家县级医院率先取消15%药品加成,并对1582种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同属浙江的嘉兴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就在上述消息发布的两天前,成都亦召开全市基药工作会议,决定在新律县人民医院和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个县级医院实行零差率试点;3月15日起,安徽肥东县人民医院的零差率试点也已铺开。
然而,上周在广州召开的“县医院生存和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县级医院的院长发出各自感慨:“改革是大势,可在相关配套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考验地方财政”;“我觉得实际作用不大”;“药价虚高关键不在15%的加成,而在流通环节”……记者在现场发现,有的院长困惑的是如何应对改革的创新思维,有的则反映人财两缺。
不影响总收入
提到县级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不少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骑在虎背上”的基层医疗机构基药零差率销售的处境。如今,更基层的县级医院也举刀砍向药品加成等改革的“肌瘤区”,上述尴尬会否重演?
记者获悉,自取消“以药补医”列出时间表后,县级医院已意识到“剩”者为王的紧迫。
以桐乡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该县提出“一减一调一补”的方式:对全部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与医保、卫生、财政政策同步,适当增加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床位费等;由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合理的财政补贴。改革前,他们最担心收入下降,而这种担忧很快被打消。以今年1月为例,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0.92%,门诊及出院均次费用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药品总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从55.07%降至44.37%。药品收入下降了,总收入反增。对此,温州某县医院郭院长解释道,“这是因为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了,但费用基本都由医保消化。取消加成,逐步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以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如果二者之间能找到平衡,改革就有基础了。目前我们院将收入结构设计为医疗服务费占70%,政府补偿占20%,主要是‘三险一金’,还有接近10%由医院精细化管理,靠内部节省填补,目前来看还可行。”正因为如此,3月底前,嘉兴所辖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也将全部启动该项改革试点。
对于现在的探索,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安。安徽桐城人民医院院长汪革新告诉记者,取消“以药补医”虽说是为斩断药企和医疗机构的利益纠葛,但解决“看病贵”,根源不在15%的加成上。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重庆开县人民医院不愿具名的张院长,“在相关配套未到位的情况下,医院采取了提升医疗服务费用的办法,可如果药价没有真正降下来,那该怎么办?”
身处改革漩涡,不同地区的县级医院表达了不同主张,不过,从整个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来看,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大势已定。
软实力需“补钙”
试点正向各地蔓延,如何应对便是摆在基层医院院长面前的实现考题。
采访中,温州的郭院长认为:“能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安心从医,才是新医改能否平稳进行的关键。我们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合作,运用托管的方式,外借三甲医院的技术力量非常重要。”
浙江瑞安人民医院院长张力成深以为然。他在前述高峰论坛上表示,像他们这类经济稍好一点的县级医院,困惑不在资金而在创新逻辑,是对高端技术性人才的渴求。“药价虚高不在15%的加成,关键还是流通环节,县级医院方面,核心在于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提升。”
记者注意到,不少县级医院院长对取消药品加成很坦然,但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对自身“补钙”的强烈愿望。“技术创新很重要,人才素质和技术的提升,主要还得通过自身的技术培训来解决。现在有的基层医院风气不好,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习惯向大医院看齐。县级医院的学科建设要以当地的实际需求为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补偿机制是改革难点。中央今年调低GDP增速,房地产业迷雾重重,地方财政面临很大压力,若大面积推行,恐怕很多地方财政吃不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码医保的责任,引导医院主动控制成本,加强监管,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张院长直言不讳。
对此,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分析指出,县级医院在整个新医改方案的设计中承上启下,很关键。从去年调研情况看,其发展多把精力放在硬件改造上,少有资金用于软实力建设。“正进行的二级医院评审对软实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县级医院硬伤多。比如目前绝大部分县级医院都没有设立病理科,有的医院癌症手术都做过几千例,却很少有病理科。应把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作为强基层的关键举措,系统地‘强身健体’。”庄一强建议。
近期出台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制药企业也迅速嗅出了市场变化。昆明制药集团副总裁林钟展就表示,这种变化目前对终端的影响尚未体现出来,但随着试点面的扩大,县级医院的层级需求结构虽不会出现大的调整,量必定释放。“品牌企业的普药产品可能更容易受益。具体还要看改革执行情况,短期内营销上还不需要做大的调整。”该企业人士如是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