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新医改调查:县医院改革伤筋动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06/2012 12:05:07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这次是动真格的了——改革的“敏感部位”药品加成被大面积触及,零差率销售的推进也进一步提速。

    

     3月25日,温州乐清市5家县级医院率先取消15%药品加成,并对1582种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同属浙江的嘉兴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就在上述消息发布的两天前,成都亦召开全市基药工作会议,决定在新律县人民医院和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个县级医院实行零差率试点;3月15日起,安徽肥东县人民医院的零差率试点也已铺开。

    

     然而,上周在广州召开的“县医院生存和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县级医院的院长发出各自感慨:“改革是大势,可在相关配套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考验地方财政”;“我觉得实际作用不大”;“药价虚高关键不在15%的加成,而在流通环节”……记者在现场发现,有的院长困惑的是如何应对改革的创新思维,有的则反映人财两缺。

    

     不影响总收入

    

     提到县级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不少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骑在虎背上”的基层医疗机构基药零差率销售的处境。如今,更基层的县级医院也举刀砍向药品加成等改革的“肌瘤区”,上述尴尬会否重演?

    

     记者获悉,自取消“以药补医”列出时间表后,县级医院已意识到“剩”者为王的紧迫。

    

     以桐乡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该县提出“一减一调一补”的方式:对全部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与医保、卫生、财政政策同步,适当增加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床位费等;由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合理的财政补贴。改革前,他们最担心收入下降,而这种担忧很快被打消。以今年1月为例,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0.92%,门诊及出院均次费用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药品总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从55.07%降至44.37%。药品收入下降了,总收入反增。对此,温州某县医院郭院长解释道,“这是因为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了,但费用基本都由医保消化。取消加成,逐步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以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如果二者之间能找到平衡,改革就有基础了。目前我们院将收入结构设计为医疗服务费占70%,政府补偿占20%,主要是‘三险一金’,还有接近10%由医院精细化管理,靠内部节省填补,目前来看还可行。”正因为如此,3月底前,嘉兴所辖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也将全部启动该项改革试点。

    

     对于现在的探索,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安。安徽桐城人民医院院长汪革新告诉记者,取消“以药补医”虽说是为斩断药企和医疗机构的利益纠葛,但解决“看病贵”,根源不在15%的加成上。持类似观点的还有重庆开县人民医院不愿具名的张院长,“在相关配套未到位的情况下,医院采取了提升医疗服务费用的办法,可如果药价没有真正降下来,那该怎么办?”

    

     身处改革漩涡,不同地区的县级医院表达了不同主张,不过,从整个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来看,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大势已定。

    

     软实力需“补钙”

    

     试点正向各地蔓延,如何应对便是摆在基层医院院长面前的实现考题。

    

     采访中,温州的郭院长认为:“能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安心从医,才是新医改能否平稳进行的关键。我们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合作,运用托管的方式,外借三甲医院的技术力量非常重要。”

    

     浙江瑞安人民医院院长张力成深以为然。他在前述高峰论坛上表示,像他们这类经济稍好一点的县级医院,困惑不在资金而在创新逻辑,是对高端技术性人才的渴求。“药价虚高不在15%的加成,关键还是流通环节,县级医院方面,核心在于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提升。”

    

     记者注意到,不少县级医院院长对取消药品加成很坦然,但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对自身“补钙”的强烈愿望。“技术创新很重要,人才素质和技术的提升,主要还得通过自身的技术培训来解决。现在有的基层医院风气不好,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习惯向大医院看齐。县级医院的学科建设要以当地的实际需求为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补偿机制是改革难点。中央今年调低GDP增速,房地产业迷雾重重,地方财政面临很大压力,若大面积推行,恐怕很多地方财政吃不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码医保的责任,引导医院主动控制成本,加强监管,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张院长直言不讳。

    

     对此,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分析指出,县级医院在整个新医改方案的设计中承上启下,很关键。从去年调研情况看,其发展多把精力放在硬件改造上,少有资金用于软实力建设。“正进行的二级医院评审对软实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县级医院硬伤多。比如目前绝大部分县级医院都没有设立病理科,有的医院癌症手术都做过几千例,却很少有病理科。应把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作为强基层的关键举措,系统地‘强身健体’。”庄一强建议。

    

     近期出台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制药企业也迅速嗅出了市场变化。昆明制药集团副总裁林钟展就表示,这种变化目前对终端的影响尚未体现出来,但随着试点面的扩大,县级医院的层级需求结构虽不会出现大的调整,量必定释放。“品牌企业的普药产品可能更容易受益。具体还要看改革执行情况,短期内营销上还不需要做大的调整。”该企业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