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成人死亡、病残的主要原因。血管紧张素Ⅱ能引起小动脉收缩,增加血管阻力;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增强水、钠重吸收,使血容量上升等,在高血压的生理病理中起着主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干扰血管紧张素II与其在心血管系统中受体的偶联而降低血压。临床上具有不影响心率,对细胞内、组织中的受体无影响等特点,是一类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氯沙坦是第一个面市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由Merck公司于1994年首次在欧洲上市。此后开始了此类药物的开发和创新。我国是高血压发病率高企的国家,沙坦类降压药应用广泛。
我国已有多个沙坦类产品获批,大部份产品已有多家国内企业仿制生产。其中替米沙坦有超过70家企业获得批文。
表1:我国上市的沙坦类降压药
名称 |
首家进口企业 |
进口时间 |
国内生产企业数量 |
(包括原料药和制剂) |
|
|
|
氯沙坦 |
默沙东 |
1999年 |
17家 |
缬沙坦 |
诺华 |
1998年 |
19家 |
替米沙坦 |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
2001年 |
77家 |
坎地沙坦 |
Osaka Plant,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Ltd. |
2002年 |
17家 |
厄贝沙坦 |
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 |
2003年 |
20家 |
奥美沙坦 |
第一三共(日本) |
2006年 |
3家 |
依普沙坦 |
Solvay |
2007年 |
0 |
一些降压药与利尿药的联用可以从不同的降压机制相互增效,同时抵消或减少不良反应,故而备受推崇。噻嗪类利尿剂通过利尿排钠减少血浆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降压;它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一方面利尿剂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使ARB阻断RAS作用更显著;另一方面ARB的轻度保钾作用又减少了噻嗪类利尿剂可能的低钾副作用,因此两者合用临床疗效好。目前国内外各药企都进行了相关开发。2011年,FDA就批准新型复方制剂—Edarbyclor(阿齐沙坦酯与氯噻酮的复方制剂)上市,用于治疗高血压。Edarbyclor由武田制药研制生产,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阿齐沙坦酯)与利尿剂(氯噻酮)组成的固定剂量的复方药物。
在我国,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利尿药的联用,主要是沙坦类与氢氯噻嗪制成复方。复方制剂的厂家数量明显少于单方沙坦类厂家的数量。
表2:我国上市的沙坦类与利尿药联用的降压药
名称 |
首家进口企业 |
进口时间 |
首家国产企业 |
批准时间 |
国内生产企业数量 |
氯沙坦+氢氯噻嗪 |
默沙东 |
2000年 |
杭州默沙东 |
2005年 |
5家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
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 |
2003年 |
南京正大天晴 |
2005年 |
6家 |
缬沙坦+氢氯噻嗪 |
诺华 |
2004年 |
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 |
2004年 |
11家 |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 |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
2008年 |
上海双基 |
2008年 |
3家 |
奥美沙坦+氢氯噻嗪 |
/ |
/ |
第一三共(上海) |
2010年 |
1家 |
根据米内网-化学药临床用药竞争格局栏目数据显示,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竞争格局中,沙坦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大幅领先普利类产品。
图1:2010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竞争格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