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激光治近视设备缺乏监管 应建超时医疗设备强行报废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2年2月23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台湾眼科医生蔡瑞芳宣布,为防手术后遗症,他个人将停做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一时引起大众对该手术的担忧。该手术安全性、可靠性究竟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医生、上海眼科学会视光学与屈光手术学组组长、上海激光医学眼科学组组长周行涛教授,他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自1993年5月3日首开这项手术,19年来已经做了数万例,未发生威胁视力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可以负责任、客观地说,只要适应症选择得当、用好的设备和技术,该手术依然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据周行涛介绍,该手术的科学原理是,用激光在角膜基质上进行精确的微量切削,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在眼底聚焦,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相当于把“无形眼镜”用激光的方法做在角膜上。从临床实际来说,由于手术前已经选对了合适的适应症,事先又进行了正确设计,并精准至微米级,其安全性和精确度,很少有其它手术可与之相比。从全球文献的统计数据看,威胁最佳矫正视力的并发症的风险不到0.5%。

    

     不过,确实也有少数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和角膜厚度不足的患者术后可出现轻度回退,也有少数人术后会出现眩光、夜间视力减退等症状。据分析,这主要与患者原有度数较深或瞳孔过大有关,是因为患者本身既有的问题已存在,而激光手术无法完全克服。如果患者手术多年后出现视力下降,应进一步检查患者角膜情况,分析患者本身有无白内障、青光眼或视网膜病变等,不要“纠结”于所谓的“手术致视力下降”,因为国内外文献均表明准分子激光不影响眼内组织。据悉,蔡瑞芳医生也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没有去讲手术的优点是不对的,手术本身的安全性是蛮高的。”

    

     中国近视眼领域著名专家、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褚仁远教授告诉记者,手术设备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好坏。目前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设备已发展到精确度、手术安全性、稳定性、视力恢复等更高、更快的第五代产品,并应用更先进的飞秒激光代替传统角膜刀。当前更新一台近视激光手术系统需500万元至1000万元。为节约成本,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已用了近20年的第一代手术设备仍在使用,如何管理是大问题。

    

     褚仁远认为,如今汽车有年检、强制报废制度,但对事关“人眼安危”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设备,国家缺乏监管。多年来,相关专家一直打报告建议,希望国家对这类机器建立强制报废制度。他认为,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设备,最多用10年就应该强制报废,如不这样,蔡瑞芳医生担心的问题就会不断发生。国家应尽早建立超时医疗设备强行报废制度。

    

     据了解,目前上海每年做该手术达3万多台,有23家经批准的眼科医疗机构在实施该手术,近几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同时褚教授指出,当下有些眼科医疗机构出于商业目的,给一些不适合做该手术的患者做了手术,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后遗症,譬如有些干眼症患者、视力并没有稳定的青少年及眼部有活动性炎症的患者,在不被告知或不完全被告知的情况下“被手术”,其风险可想而知。

    

     周行涛教授强调,只有符合手术条件的眼睛才能在手术中获益,风险最低。近视患者一定要选择规范的医院和规范的科室,一个严谨、规范、有优良资质的医生会对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厚度、暗瞳直径、眼压、眼底、职业、性别、年龄、爱好、习惯等多项内容作综合分析与设计后,才决定是否实施该手术,如何实施,并全面衡量、综合考虑包括患者将来眼睛老花后等会出现的情况。同时,也一定会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维护患者利益使其真正从近视手术中获得满意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