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将是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兼并的高潮,疫苗行业的市场洗牌将不可避免。”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永林告诉记者。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通过《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国家将投入94亿元,支持国内疫苗行业的发展。
这个规划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国内疫苗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将会带来一次激烈的市场重组。
中国疫苗市场受到重视
近年来,疫苗行业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的新增长点。
有关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疫苗市场超过220亿美元,增长了19%。然而,在这样一个规模的市场中,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仅占7%的份额,而美国占43%,欧洲占30%,日本的份额也比中国多一个百分点。
“如果不是因为各地在2009年落实国家扩大规划免疫计划和2010年对甲流的防控,中国市场在全球疫苗市场的份额连7%都达不到。”吴永林告诉记者,疫苗是疾病预防最有效的工具,然而多年来我国这个市场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设计,行业发展并不好。
在我国疫苗市场上,主要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内的产品,由政府出钱,免费接种。二类疫苗则是自愿接种,接种者付费。从数量上看,一类疫苗占国内整体疫苗市场的80%左右。
在我国,有系统地建设疫苗规划体系始于1978年。当时国家推出“4苗防6病”,分别是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用于强制性地疫苗免疫。其后24年,这“4苗防6病”的体系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2002年,国家把新生儿乙肝疫苗作为规划免疫疫苗。2007年,规划免疫又扩大到“14苗防15病”,包括甲肝、麻疹腮腺炎风疹等。2009年,各地相继落实这个“14苗防15病”的免疫规划。
这个免疫规划体系由中央财政出钱,地方政府采购,免费接种,2010年采购费用为21亿元。
“这么多年了,虽然国家对疫苗生产、接种出台过不少的法律法规,但整个行业一直缺少一个完整的规划。”吴永林告诉记者,疫苗行业该怎么发展,一直说不清楚。
让吴永林感到兴奋的是,2010年10月26日,国务院通过了《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
这个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初步建成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疫苗供应体系,实现常态必保,应急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疫苗供应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具备与发达国家同步应对突发和重大疫情的实力。为此,要建立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加强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提高疫苗产能和质量,合理扩大疫苗免疫规划品种和覆盖人群,提高人兽共患病防控能力,健全储备体系,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