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2009-2011年医改的第一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到位,初步实现了“保基本、强基层”的目标,新机制也基本建立。截止到2011年9月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2.95亿人口,覆盖面超过95%。其中新农合新增1700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全面推开,参保人数达到2.16亿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从2009年每人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
同时,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价格调整也陆续推出,仅2011年就有两次降价,2011年3月和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7、28次药品降价,分别涉及162、82种药品,降价幅度分别为21%和14%。这“一升一降”让老百姓受惠,截止到2010年底,城乡居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为35.4%,比改革前降低了4.8个百分点。不过,医改的核心——公立医院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
公立医院改革是重中之重
公立医院改革最基本的问题还是机制上的改变。实行医药分开,破除“以药养医”是公立医院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特别重要的方面,但在目前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70%-80%的情况下,公立医院改革的困难可谓困难重重。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是先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然后再在全国推广,至2011年共确定17个国家级、37个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医保支付方式需改革
医保体制改革的进程曾经相对较慢,但随着“全民医保”的到位,医疗保险基金开始面临医药费用上涨的压力,2011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200元,人均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也提升到25元,但是这些远远不够,2010年,我国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仍高达38.2%。与此同时,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也在逐年增加。
付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可以说是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有效办法。人社部方面也透露,医保制度建设的下一个重点就是研究支付方式改革。
目前医保付费方式大抵可分为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人次付费和总额预算付费。其中,按项目付费是我国医保长期采用的付费方式,这种方式按实际使用金额按比例报销,对医院和患者而言均会得益,但对医保基金而言,按项目付费难以控制基金支出,因为在医院补偿机制没有建立完善,“以药补医”仍然存在之时,医院更有花钱的动机,如此对医保基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相当不利。现在各地正在试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人次付费和总额预算付费。据披露,目前全国338个地市中,有156个地市实行按病种付费,94个地市实行按人头付费,134个地市实行总额预付。从人保部表态看,似在探索总额预付基础上的门诊按人头付费和住院按病种付费制度。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