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生物仿制药将迎重要机遇 3万亿市场待掘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生物仿制药带来的机会成为近年来医药界最关注的焦点。11月25日-26日,由生物谷主办的生物仿制药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围绕“生物仿制药产业趋势与关键技术”等话题深入讨论与分析全面阐释。与会专家认为,生物仿制药在未来5至10年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生物仿制药未来5-10年将迎重要发展机遇

    

     生物仿制药带来的机会成为近年来医药界最关注的焦点。

    

     最为吸引眼球的一组数据是:2010年全球药品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500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药与仿制药创下新高,分别达到140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在美国以外,生物仿制药的销售额也突破了10亿美元。

    

     11月25日-26日,由生物谷主办的生物仿制药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围绕“生物仿制药产业趋势与关键技术”等话题深入讨论与分析全面阐释。与会专家认为,2013年、2014年,一批生物医药专利将集中到期。美国FDA针对生物仿制药的法规也即将出炉,预示着生物仿制药在未来5至10年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已经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属于仿制。上市公司中,海正药业(600267)牵手辉瑞,先声药业联手默沙东,复星医药(600196)与龙沙集团联姻,均被认为是国内企业拓展生物仿制药的代表。

    

     据悉,我国的生物仿制药研发已具备一定基础。以上海为例,已经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华新生物、万兴生物等7家企业拥有干扰素、生长激素等药物。据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傅大煦介绍,“十二五”期间,在重组细胞因子药物与生物治疗产业的发展方向,将重点开展针对新靶点的创新基因工程细胞因子、自体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研究。

    

     科技部技术顾问李向明研究员对中国生物仿制药企业提出建议,专利到期前,就提前布局仿制,并可增加适应症等,都是生物仿制药的机会。但企业是否有机会,还是看是否有专利,核心技术。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总监陈如雷向记者表示,据权威预测机构发布的数据,到2021年全球的生物仿制药将达2500亿美金。他同时表示,技术上成功,不等于商业上成功,在整个生物制药领域尤其如此。不要仅仅盯在技术层面,市场销售和渠道同样至关重要,要有市场运作的工夫,商业才有望成功。

    

     中国医药(600056)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芮国忠主任提醒,国内搞创新药,一定要想好商业思路,有市场再去搞创新,不可为创新而创新,要为商业而创新。

    

     中投证券认为,欧美等规范市场生物仿制药正在快速发展,其中重组蛋白药物和单抗药物给生物仿制药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3万亿待掘金:生物医药行业“井喷”

    

     昨日大盘依然疲软,走出缩量微涨行情,依托个别板块撑场的局面难扭转,投资人士纷纷开始了板块掘金的热潮。而此时,生物医药行业在《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将要出台的带动下开始“蠢动”,其中研发概念和整合概念预期较强的企业更是颇受关注。

    

     规划绘3万亿市场蓝图

    

     据报道,该《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提出在“新药创制、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四个方面开展重大行动,其中包括组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肝炎、艾滋病防治等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品种的产业化专项等。

    

     据齐鲁证券出具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由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将超过400亿元,相比十一五的190亿元增长一倍有余。而通过创新药的带动,中国医药(600056)工业的产值将以20%以上的增速,基本维持了今年的强劲增速,有望将该产业规模打造至近4万亿元,相比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2560亿元,大增逾200%。整个医药工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也将由2010年的5%上升至“十二五”时期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