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是全球第五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其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糖尿病是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甜蜜杀手",持续严格地控制血糖是延缓病程、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然而在我国,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对"控糖"存有误区,仅以降低血糖水平为治疗目标而忽略低血糖的危害。
一项由Kantar Health发布的2011年中国低血糖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超过1/4的糖尿病患者曾因低血糖而需要他人的帮助,更有近1/4的患者因此接受过急救。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患者未对低血糖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接受调查的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在与医生的沟通中往往忽略这一严峻问题,更有部分患者对低血糖的表现一无所知,并错误地将高血糖症状与低血糖联系在一起。
"低血糖是血糖管理中最大的绊脚石,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使之前的降糖治疗前功尽弃。"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石勇铨教授解释,"进食过少、酗酒、过度运动、肾功能明显减退,特别是不适当应用降糖药物等都会引发低血糖。而长期、反复地发生低血糖,可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况,甚至可能会昏迷或突然死亡。"
然而据该项调查结果,超过3/4的中国糖尿病患者都没有意识到不适当的糖尿病药物治疗会引起低血糖。当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87%医生的首选治疗措施是改变药物治疗方案。石勇铨教授对此表示,"药物治疗方案的改变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随着糖尿病领域新药研发的革新,‘降糖无低糖’已不再是治疗难题。如新型的降糖药物DPP-4抑制剂,其只在高血糖时促胰岛素分泌,不高则不分泌,避免低血糖等副作用的发生,帮助糖尿病患者精准控制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将血糖控制作为唯一治疗目标,而忽略了胰岛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导致病情控制不佳。事实上,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对糖尿病的治疗用药和预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邹大进教授指出,"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可延缓β细胞衰竭,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病危险。以磷酸西格列汀片为代表的DPP-4抑制剂可有效抑制DPP-4酶,使其不能快速分解肠促胰岛激素,有助于提高肠促胰岛激素水平,从而改善β细胞功能指标,抑制胰升糖素,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认知,并采取积极行动进行有效的血糖管理,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捷伴而行降糖无忧行动"已经正式启动。活动同时将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的C肽检测。"C肽检测可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是评估其是否具有胰岛素抵抗的标志之一,同时也可鉴别低血糖的原因,对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邹大进教授表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