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良:1972年生于浙江萧山,1995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系,中国最早一批的互联网创业者。1997年起开始运营中国化工网、中国纺织网、中国医药网等行业垂直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网盛生意宝(Toocle.cn)的前身。2006年年底,网盛科技在深交所上市。2011年4月,孙德良被《财富》(中文版)评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之一,列第25位。
坐电梯是很快,但掉下去就没有机会了。走楼梯虽慢却踏实,但每一步都要走得激情澎湃。走楼梯是种理性,激情澎湃是感性,二者结合就很有力量。
编者按:孙德良,站在人群里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人。有人将他与马云并论,除了是互联网同行,又同在杭州,更重要的是他们共同验证了一个观点:男人的相貌与其才华成反比。孙德良极少应酬,深居简出,生活简朴,连私家车也没有。他称“表达”至关重要,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企业,并将其列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个要素。为了实现“小门户+联盟”的战略转型,2007年起,网盛生意宝进入蛰伏期,直到三年后的2010年才开始步入收获期。孙德良带着他所谓的“土鳖团队”,对网盛生意宝战略信心满满,他认为这符合矛盾论的哲学思想。
我最痛恨的就是自己偶尔会控制不住脾气痛批员工,回头想一想,其实没有必要。改掉这个缺点还需要时间,需要境界。但我又必须说,我目前的心境非常静。心境要养。静,是健康之道,智慧之源。很多领导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常常是因为心不静。
大国公民,普通百姓
我最钦佩的是萧山的鲁冠球,我也是萧山走出来的,从小在广播里就听他的创业故事,他的企业确实经营得非常好,难得的是始终如此。我们有时开会遇到,他说萧山话,保持农民的本色,非常朴素,没有因为财富泯灭良心。
也许是受他影响,身边的人常觉得我生活简朴。不管企业做到什么程度,我告诉自己,要始终保持普通百姓的良好心态。要说私家车呢,从方便性考虑,不如打出租方便,有时坐公交也很方便的。其实我不会开车,而且脑子里经常在思考事情,容易走神,并不适合开车。不只是我,我的家人也都和我一样,我太太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要求她简朴,我和女儿出去买东西,她常常第一句话就是:太贵了!
我希望女儿将来当个老师,过上简单的生活。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健康、平安、幸福,创业并不能给你带来这些。我当时一无所有,创业是为了口粮。既然走到了今天这个程度,就必须要坚定地走下去。
我的应酬非常少,电话也极少,每天都回家吃饭。公司的很多事其实没有必要自己去处理,这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每天吃完饭可以散散步,看看电视,这种感觉很好。最享受的就是周末带着女儿到西湖边上走上一两个小时,我就是想要一种普通人的感觉,一直以来,我都有这么一个追求—大国公民、身正守法、普通百姓,不管企业做到何种程度,都会始终坚持。
人生在悟也能悟
我是一个喜欢瞎琢磨的人。知识有两类,一类是思想,一类是专业知识。除了早年看过几本财务的书,后来都没怎么看书了,只读一些文章。我觉得那么厚的一本书,无非也就是讲了一两个道理,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呢?我更喜欢琢磨一些句、词,甚至是一个字。
比如,我琢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句话,它前面缺两个条件,方向要正确,方法要对路。所以,要学会有条件地看问题。再如,“痛快”这个词,有人解释是“痛并快乐着”,我觉得应该是“先痛后快”。“痛并快乐着”,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啊?
中国的汉字很渊博,把中国汉字里的学问,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意思搞明白了,然后来组句,其乐无穷,非常受用。我没事的时候就想造句。比如,我组了这么一句拗口的话—来源于实践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会又好又快。再如,我的座右铭是“激情澎湃走楼梯”,这是在创业过程中一直伴随我的一句话,也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
坐电梯是很快,但万一掉下去就没有机会了。走楼梯是慢,但从12楼不小心摔下去,也不过是摔到12楼中间那个楼梯台,顶多是个骨折,休息一段时间还可以继续往上爬。做企业我更希望像走楼梯。但走楼梯的每一步都要走得激情澎湃。走楼梯是种理性,激情澎湃是感性,二者结合就很有力量。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度的问题,求快不如求稳。经济发展跑得太快肯定出问题,一个原来没钱的人,一下子给他一千万,肯定出问题。而像我这样原来是穷光蛋,慢慢有钱,心态就很稳,不会出差错。
与很多企业家相比,我是有点深居简出了,现在还没有出过国门,彻头彻尾的土鳖。一是我对旅游没有什么兴趣;二是在我看来,世界万物都差不多。向上看,万物皆相通,向下看,隔行如隔山。万物至简,不出去并不影响我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抉择。
人往往处在两个阶段。第一是迷惑,不明白,糊里糊涂,混沌状态;二是醒悟,某种程度上想明白了。人生就是一会儿迷惑,一会儿醒悟。我退休后想做一个“惑悟堂”,把人生的很多事情领悟总结出来,出版传播,希望对别人能有帮助。
电视剧里的领导力
因为还算有个人时间,晚上没事的时候就看电视剧,电视剧其实能折射很多现实问题。比如我看《双面胶》就发现,现实生活中没那么多事,都是因为你这么想,我那么想,最后搞出来那么多事,庸人自扰。这世界上有两种事:一种是客观的事,比如地震,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一种是主观的事,通过人的大脑思考以后产生的事情。世界上99.9%的事都是这一类。在企业里,除了希望员工不要胡思乱想以外,作为领导者,也不要给员工瞎想的触发点。在网盛,没有任何一个人和我有亲属关系,第一是难管,第二是你把别人搞乱了,进来之后大家就开始有各种“想法”了,这就是没事找事。
再如《贞观长歌》,里面透出的是顶级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李世民和很多能臣处理问题的手法都非常到位。我觉得领导要学会“两眼睁大”“两眼紧闭”以及“睁一眼闭一眼”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就是一个很深的学问。真正高明的领导就是三种状态灵活应用,实际上是一种中庸。还有如《人间正道是沧桑》、《亮剑》等革命剧,都能学到很多。比如,无处不在的矛盾其实主要有两种:一是你不要去想,它自动会化解。比如两个领导之间,可能感觉有矛盾,但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就不要刻意去解决它,它会自己消失;还有一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必须解决,而且要及时,长期累积最后会无法消解。
表达不同,结果不同
在我看来,人有两种能力很重要,一是观察分析,二是总结和表达,后者常常被忽略。企业也是如此,表达很关键。我对表达的理解不是简单的用嘴去说一个事,小到说话,大到策划,都是表达。
世界上最经典的一次表达就是“章鱼保罗”,其实背后是有团队在做预测,但你如果说是一个团队在预测,有谁会关注呢?但通过章鱼哥来预测,全世界都疯狂了。
网盛十年前赢得关于中国化工网域名的“中国入世知识产权第一案”,就是一个表达的问题。虽说不过是个时间点的事,但我们抓住了这个时间点,稍稍用力,就有大量媒体做了海量的传播,这次传播对于网盛后来的发展和上市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再如,我们上市后开始做“小门户+联盟”的战略转型,但没有做任何的广告传播,我们通过资本市场,变更证券简称(将“网盛科技”更名为“生意宝”),借助媒体对证券市场的关注,杠杆发力,以近乎零成本实现了广泛地传播。这些都是表达,不过是企业的表达而已。据后来了解,非因资产注入、公司实际控制人、主营业务变更等事项来变更公司证券简称在我们国家是第一次。
分与合的矛盾论
网盛生意宝团队是真正的“土鳖团队”,但他们更适合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中作战。第一和谐,第二团结,第三有战斗力。大家在认识上很统一。在认识的统一上,我们主要通过内部的OA,以及会议来实现。在内部OA上,我们经常会把各种观点、看法和思想进行分享,可能有上百条了。有些很简单、很直白,例如,执行就是用智慧和努力实现某一目的的过程。有些可能有点深奥,例如,领导要具备高度抽象和深入具体的能力,但如果员工理解了,能够指导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很有意义。我们的会议分为务虚会(思想层面)和务实会(具体工作层面)两个部分,一个真正好的会议就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者都很重要。
网盛生意宝2006年上市之后,经过了三年的战略转型,蛰伏三年啊,没有几个互联网公司有这样的耐心,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从去年开始我们终于进入收获期。
经营企业其实就三个要素:一是战略,二是团队,三是现金流。战略告诉你要和谁打,怎么打;团队是要有人去打;另外,现金流就是粮草,没有粮草没法打。我的经商原则就是:做最擅长的事,赚该赚的钱。即使在房地产最火爆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投资,正由于此,网盛的现金流一直非常充沛。在我看来,企业有三种死法:一是饿死,现金流不够;二是斗死,这里指内斗;三是战死。前两种死法是最不值当的,现金流一定要好,企业文化一定要好,其实前两个能做好也就能避免第三种的战死了。
互联网行业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细分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但联盟也未必就错。网盛生意宝“小门户+联盟”的战略,既有分的思想,也有合的思想。小门户就是分,联盟就是合。在我们的平台上,实际上有“1+N”个平台,“1”是合的平台,“N”是分的平台。生意宝只能满足产品搜索,小门户满足足够深度的个性需求。我对这个战略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它符合矛盾论的哲学思想。(文/潘东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