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RNAi技术开发新药尚待明星药物“正名”之前,基于传统药物开发理念与创新技术的抗体药物,仍成为跨国制药公司和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落筹重点,纷纷将巨资投向这里。
投资高热屡现重磅交易
10月13日,在闻名世界的和平之城瑞士日内瓦,总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的默克公司的子公司默克雪兰诺公司,与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F-Star公司签署了一项研究、许可及商业协议,默克雪兰诺将应用F-Star公司的模块抗体技术,开发新的针对炎症性疾病的抗体药物。
根据公布的该协议条款,默克雪兰诺公司将提名治疗靶点(不超过3个),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以Fc为基础的单特异性靶向生物制剂(Fcabs)和以IgG为基础的双特异性靶向生物制剂(mAb2)。
对于这两种制剂,默克公司将拥有独一无二的全球开发和销售权。F-Star将获得初始技术使用费和研究基金,还可获得许可证费、开发、监管和商业化等重要阶段的费用,累计可达4.9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42.58亿元,还包括未公开的产品销售分层专利税。关于协议的详尽细节,双方公司暂未公开。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通过默克雪兰诺的风险投资,我们对F-Star的投资已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战略合作,这对我们在炎症性疾病领域开发创新性治疗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默克雪兰诺公司研发项目管理负责人Susan Herbert说:“我们相信,F-Star公司的模块抗体技术可提供优于传统抗体的重要功能优势,并可为医疗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患者提供高度特异性药物。”
F-Star公司已成功开发出优于传统抗体的靶向生物制剂的新技术。当前F-Star的策略是,通过自己产品线的推进和数量不多的优选研究合作伙伴,开发和论证专利技术的潜力。F-Star公司首席执行官Kevin FitzGerald博士表示,默克雪兰诺公司是为F-Star公司提供很多支持的风险投资者。“现在又扩展了合作关系,增加了合作开发项目。”
这笔交易的达成,再次说明抗体技术在当今抗体药物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前,另外一家著名的跨国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Boehringer Ingelhelm)也与F-Star公司签订了一个战略伙伴合作协议,双方同样达成共同在F-Star的模块抗体技术基础上,合作发现新的抗体衍生治疗产品。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和英国剑桥的抗体工程公司,F-Star目前在维也纳和剑桥的研究中心总共有24名员工。凭借其基于模块抗体技术开发改良的治疗用抗体和抗体片段,通过改变抗体结构域的非CDR环,在抗体和抗体片段中引入额外的抗体结合位点成为可能。应用模块抗体技术,F-Star可生产出具有全部抗体功能且半衰期长、长度大幅减小的抗体片段和有额外功能或生物特异性的全长抗体。
自2006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从包括风险投资者和企业投资者的辛迪加财团获得融资约3400万欧元,其中包括Atlas风险投资、Aescap风险投资、Novo风险投资、TVM资本、默克雪兰诺风险投资、MP保健风险管理和SR One。
超200亿国资抗体公司欲出
在不久前上海举行的2011首届抗体工程高峰会暨抗体药物成果展上,与会专家介绍了世界抗体药物最新市场情况。2010年,全球治疗用单抗药物的销售总额达到440亿美元,如果加上100亿美元的单抗诊断和研究试剂,单抗药物的市场总量已经达到550亿美元,而在此前的2009年和2008年,该数字分别为400亿美元和370亿美元。
当前,几乎所有大型制药公司都有单抗研发项目。2010年,单抗相关的并购、交易和上市产品都在增加,Actemra和Prolia两个产品分别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2011年3月,美国FDA批准ipilimumab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2009年,FDA和EMA则分别批准了4只和7只新的单抗药物,创造了新的审批纪录。不久前,通过Ⅲ期试验的Belimumab获得了FDA咨询委员会的推荐,有望成为首只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体药物。
目前,至少有6只新的单抗药物处于评估之中,处于Ⅲ期阶段的有25只单抗和5只单克隆融合蛋白(2008年和2009年分别共有32只和26只),处于Ⅱ期阶段的有100多只。在457项Ⅲ期单抗试验中,有185项有效,并对新的患者开放使用。
我国有关单抗药物的研发也在加速前进。2011年,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抗体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2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GMP证书并成功上市。
中信国健是我国生物医药单克隆抗体的领军企业,具有国内最强的抗体规模产业化能力,有以第二军医大肿瘤所所长郭亚军领军的接近100人的科研团队,单抗在研产品多达16只,多数为全球市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重磅产品。中信国健2010年收入规模4亿元,同比增长40%;净利润接近2亿元,同比增长118%;过去两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5%和117%。这种业绩增长只是由“益赛普”和“欣美格”两只产品完成。
今年1月,中信国健公司新药健尼哌(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得批准,用于预防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该产品与罗氏的赛尼哌相比,副作用小、价格低,上市后有望从罗氏手中“分羹”市场。此外,公司乳腺癌新药有望于今年下半年上市,同类产品为罗氏全球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的赫赛汀。
据透露,中信国健今年下半年有望上市。曾有医药行业分析师预计,按今年4亿元的净利润和50倍的PE估值来计算,中信国健上市后市值很可能会接近或者超过200亿元。(作者:刘正午)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