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电据新京报报道,上海医药于昨日在上证所和港交所网站挂出了2011年中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13亿元,大增65.7%。半年报显示,上海医药发行H股募集的约160亿港元中,已使用约66亿港元以落实收购中信医药100%股权和对控股子公司增资。
2011年5月20日,上海医药进行全球发售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共计发行H股6.96亿股,发行价格为23港元/股,募集160亿港元,成为国内第一家A+H上市的药企。也因为此,上海医药股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半年报显示,2010年年末还排在前十名股东之首,持股比例为39.91%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半年报中已经退居第二,持股比例降至27.89%。冲上第一名位置的,则是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8.41%,其所持股份为代客户持有。
今年上半年业绩靓丽的上海医药,在证券投资方面却似乎运气不佳。2011年半年报“证券投资情况”一栏显示,公司通过报告期对中新药业、交通银行等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一共亏了有60万元。而且,半年来打新收益也为负卖出申购取得的新股产生的投资收益总额为-15.64万元。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在15日召开的公司中报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计划于6—12个月内完成一宗在医药工业领域的标志性并购,目标指向境外的专利药物制药企业。
吕明方表示,希望这起并购能对改善公司产品结构作出重要贡献,显著提高公司创新药物比重,提升公司竞争力。
上海医药发行H股募集的约160亿元港币中,有62%资金已使用或明确了使用方向,主要用于偿还此前收购中信医药股权的过桥贷款、增资分销业务建设以及年内即将进行的对集团抗生素业务的收购。按照计划,剩余的38%资金约60亿元港币将用于工业重大项目并购。
公司负责并购事务的副总裁葛剑秋进一步表示,以现金储备来看,公司倾向于选择中等规模的欧美公司。此前公司组建了专门的团队,考察中的项目足够公司进行筛选。
对于当下并不平静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葛剑秋认为,其对海外并购的正面因素在于,会相应压低并购目标的估值,降低并购代价;但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在市场对产业发展前景疑虑增加的情况下,需要公司更为审慎地选择标的。
而对于医药分销领域的并购,吕明方表示,未来仍将继续大力推进,但这将由各分销区域平台去着手实施,公司总部将主要精力用于医药工业并购。
吕明方还透露,将重新启动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计划,希望在年底前形成新的方案,但最终获批尚待时日。
今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5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增长65.7%;实现每股收益0.61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0.38元。在H股发行时,公司曾预计2011年公司净利不低于21亿元。吕明方表示,对市场承诺的全年盈利预测可以全面完成。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