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降糖老药二甲双胍能抑制心肌肥厚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10日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张幼怡教授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还可以通过激活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抑制压力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厚。这一发现为二甲双胍的老药新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出版的《中国药理学报》上。

    

     病理性左室肥厚是导致一系列严重心脏事件,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的关键病理过程。高血压患者心脏后负荷增加是临床上引起心肌肥厚的重要原因。50多年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二甲双胍除了能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那么,对于非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二甲双胍是不是同样有保护作用呢?张幼怡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长期给予二甲双胍干预,能够显著抑制非糖尿病小鼠压力负荷模型的心肌肥厚程度。通过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发现,二甲双胍并不影响非糖尿病小鼠的左室内压和血压,这说明二甲双胍具有直接抑制心肌肥厚的效应,而并非是通过降低血压来实现的。因此他们证实,对非糖尿病性的心脏疾病,如压力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厚,二甲双胍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那么,二甲双胍是通过什么机制来抑制压力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厚呢?研究人员发现对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二甲双胍不再能抑制压力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厚,说明其是通过激活AMPK发挥抗心肌肥厚作用的。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是通过激活AMPK,进而抑制压力负荷引起的雷帕霉素靶点(mTOR)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实现了对病理性心肌肥厚的抑制。由此看来,除了降糖效应,二甲双胍还具有不依赖于降糖效应的抑制心脏病理性重塑的重要药理作用。

    

     但张幼怡表示,这些研究仅为二甲双胍治疗非糖尿病性的心脏疾病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要阐述二甲双胍的心脏保护作用药理机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关链接

    

     二甲双胍是一个古老的药物。早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发现一种名叫法国丁香的植物可以缓解伴有尿多症状的疾病,即现在所称的糖尿病。1922年,爱尔兰科学家将法国丁香中具有降糖作用的成分二甲双胍首次合成成功,1957年二甲双胍在法国首次获准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现在,二甲双胍已经作为2型糖尿病一线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项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前瞻性研究(UKPDS 34研究)在随访了11年后发现,在各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到相似水平的情况下,单独给予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治疗,与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等传统降糖药物相比,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了32%,心肌梗死风险下降了39%,全死因风险下降了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