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首个世界肝炎日,主题是“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如何正确认识,及早诊断?中医药如何防治?生活上如何调理?本期专题一一为您解答。
我国有2000多万有临床症状或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需要治疗,而实际上接受正规治疗的人数仅为100多万人,连1成都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认知匮乏、盲目求医等导致,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而且延误了治疗。
我们不禁要问,慢性乙肝患者,你会看病吗?你知道正确的诊疗路径吗?其实,乙肝治疗没有捷径可走,需找对治疗途径,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携带病毒,别盲目抗病毒
俗话说久病成医,慢性乙肝患者应了解一些乙肝基本知识,便于掌握自己的病情,也便于与医生交流。虽然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在于抗病毒治疗,但并不是说患者只要发现携带了乙肝病毒(HBVDNA阳性)就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除HBVDNA阳性外,抗病毒治疗中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指标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如果升高则表示肝组织正受到乙肝病毒诱至的损伤,但也是人体清除乙肝病毒特异性免疫力强的表现,ALT越高,清除乙肝病毒免疫能力越强,当ALT达正常值高限两倍或两倍以上(三倍以上更佳)时采取抗病毒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而对于仅发现HBV DNA阳性但肝功能正常且没有做过肝穿刺者,如果医生开具抗病毒处方的话,应当提出质疑,并多咨询几位医生来决定是否该付诸抗病毒治疗。尤其30岁以下年轻人更应谨慎,以免进入服用抗病毒药物→耐药→加另一种抗病毒药联合治疗→无效→再加免疫调节剂的怪圈。这会导致患者难以停药,不敢结婚、生育,造成极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脚踏实地,定期检查马虎不得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乙肝病毒基本终身携带,HBVDNA阳性但ALT正常的人群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应每年定期随访检查,以早期发现ALT变化。其中HBVDNA小于103copies/ml患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HBV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B超;HBVDNA大于103copies/ml患者则需每3个月检查一次HBVDN、肝功能,每半年检查一次甲胎蛋白和B超。而针对已经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的4周、8周和12周检查e抗原、HBVDNA和肝功能后,以后也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e抗原、e抗体、HBVDNA和肝功能,以观测疗效和早期发现病毒变异。
停用抗病毒药后,无论有无治疗应答反应,半年内至少每两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HBVDNA和HBV血清标志,以后每3~6个月检查一次,至少随访12个月,以早期发现HBVDNA和ALT反弹。对年龄大于40岁、男性、饮酒、肝功能不全或已有AFP(肝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增高等HCC(肝细胞癌)高危患者,应每3~6个月检测AFP和B超(必要时作CT或MRI),以早期发现HCC。
远离偏方,诉诸正规医疗渠道
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需要患者拿出足够的耐心。而眼下铺天盖地的虚假广告、偏方秘方正是打着根除的旗号,诱骗那些急于求成的患者。国家工商管理局、卫生部曾对发布的乙肝医疗广告进行调查和暗访发现,约87%的广告都含有虚假和夸大成分,那些所谓“运用基因学、免疫学、分子学现代科学创造出基因细胞免疫疗法、肝细胞透析疗法,能达到乙肝转阴目的”等宣传、“某药品或者某疗法能彻底治愈乙肝”的说法是不实之词,千万不要进入“转阴误区跟着广告”就医,花了冤枉钱不说,还延误了病情。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