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原料大量取自“个体户”常山生化产品安全性存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7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6月24日,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山生化)首发申请获中国证监会通过。作为一家以肝素系列产品为主导的企业,常山生化因为“天价”发行的同行——海普瑞而备受关注。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常山生化不但在规模和行业地位上无法与海普瑞相提并论,同时还面临原料采购方多为个人供应商、可能存在原料安全风险等软肋。在业内老大海普瑞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30%~50%的情况下,常山生化的业绩增长也令投资者担忧。

    

     原料供应商多系个人

    

     常山生化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为肝素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肝素钠原料药是该公司的核心产品,目前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接近90%。

    

     根据常山生化招股书介绍,生产肝素钠原料药的原材料是肝素粗品,因此上游产业主要是生猪养殖业、屠宰业和肝素粗品加工业。而作为一家制药企业,原料来源中个人供应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不禁令投资者担心,其原料安全是否有保证?

    

     对此,常山生化联系人李英俊告诉记者,公司的原材料主要是肝素粗品,主要系从猪小肠粘膜中提取而成,由于猪小肠的供应比较分散,所以个人供应商在原料来源中所占比例比较大。但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药典规定的应该检测的指标一一进行检验,以确保质量安全。

    

     不仅如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还指出,海普瑞的原料来源也主要是小肠加工企业和个人供应商,其“前五大供应商中的个人供应商生产销售肝素粗品规模较大,但尚未注册为公司或企业。”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了海普瑞证券事务代表许仁智的否认。他表示,海普瑞在原料采购方面是以企业供应商为主。

    

     采用个人供应商作为原料来源是否存在风险?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多篇关于从猪小肠粘膜提取肝素粗品的论文中,都提及肝素粗品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但其质量却很难控制,尤其取决于生猪的健康与否。

    

     那么同行又是如何解决原料采购中面临的风险?对此,国内一家同样生产肝素钠原料药的企业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的原料采购都是和专门生产肝素粗品的企业进行的,供应商中没有个人;其原因是质量更可控、更具可追溯性、原料安全方面也更稳妥。

    

     海普瑞相关公告也显示,其正在加快原料自主供应的步伐。据了解,海普瑞正推进位于成都的肝素粗品基地建设,年内有望完成建设并投入试生产,预计投产后可以提供占公司需求20%左右的原料。

    

     行业利润负增长

    

     除了质量安全风险,面对同业公司业绩的集体下滑,常山生化能否保持业绩增长,也令不少投资者感到担心。

    

     海普瑞201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由于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公司预计2011年1~6月份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30%~50%。而同行业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千红制药相关公告也显示,预计2011年1~6月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10%~20%,原因是肝素原料药销量和销售价格有所下降所致。

    

     在国内肝素纳原料药行业中,常山生化算不上是“大个头”。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常山生化与海普瑞很难相提并论。2010年,海普瑞营业收入为38.53亿元,实现净利润12.09亿元,而同期常山生化的营业收入仅为4.67亿元,净利润为6019万元。

    

     从出口市场来看,根据2010年1~9月我国肝素类药品出口金额排名,常山生化仅排在第七位,且与位居第一位的海普瑞差距甚大。海普瑞在上述时期内的出口金额为4亿美元左右,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4.96%,而常山生化的出口金额仅为2418.6万美元,占比仅为2.71%,大概是海普瑞的1/17。

    

     常山生化:原料采购非常严格

    

     针对常山生化在招股书中暴露出的原料安全风险,记者日前采访了常山生化联系人李英俊,针对记者的问题,他逐一进行了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招股书显示,公司采购的对象主要是个人供应商,如何保证原料的安全性?

    

     李英俊:制药企业在原料采购上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公司对采购来的原料会按照国家药典规定的必须检测的项目,一一进行检测。

    

     NBD:具体是怎样检测的,抽样还是逐一检测?

    

     李英俊:公司目前采取的是批量检验,从每批原料中抽取样品,对样品进行检验。

    

     NBD:我们注意到公司2008~2010年投入的检疫费用分别为8.1万元、12.91万元、10.67万元,而公司同期的产量却在增长,这些投入能否满足检测的需要?

    

     李英俊:检疫费用这一项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事实上公司前期也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在购买相关仪器上,而且检验费用的多少和检验的频率有关系,不一定和产量增长成正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