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本药物招标效应持续发酵。
在上月底公布第二批招标结果的同时,一份名为“无企业投(中)标品种”的名单也随之同期出炉。记者采访得知,在这份有近40个品种的名单中,多因价格问题被放弃,但是大部分品种都是有替代品或者是有其他规格的同品种中标。然而,名单中的独家急救品种抗蛇毒血清却相当特殊,这一品种完全没有替代品,且从去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短缺状态。
抗蛇毒血清弃标
“可能是我们业务员技术操作的问题,目前正在协调解决当中。”对于抗蛇毒血清在上海基本药物招标中的结果,目前国内生产抗蛇毒血清的唯一厂家上海赛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销售主管谢杰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其公司网站显示,该公司生产的抗蛇毒血清有4种:抗蝮蛇毒、抗五步蛇毒、抗银环蛇毒、抗眼镜蛇毒。
事实上,一方面是不可取代的及时救命效果,另一方面是使用人群少且具有不确定性,再加上生产流程复杂导致的产能不足,多重因素正将抗蛇毒血清推向一个尴尬的循环:平时大部分医院不愿配备,特殊时刻则无药可用。而有专家表示,被蛇咬伤后如果使用血清治疗,95%的病人可以存活;如果没有血清,病人只能进行透析治疗,不仅治疗费用上万,而且有近1/3的患者可能不治身亡。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往往会出现用药不及时而耽搁对病人的及时抢救。
从去年开始,有多地媒体报道,当地抗蛇毒血清频频告急,抗蛇毒血清缺货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此前外界“利润空间太小,厂家不愿意生产”的猜测,谢杰予以否认,“这个产品的利润空间确实很小,但还未小到不能维持生产,我们会坚持维护生产。”据了解,生产抗蛇毒血清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且流程复杂,生产一支血清最快也要9个月,流程是将蛇毒注射到马匹上,待马匹对蛇毒产生抗体后再把马血抽出来,提取抗蛇毒血清。此外,抗蛇毒血清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保存,有效期只有3年,这都对产能有所制约。在谢杰看来,去年的紧张局面具有特殊性,“由于全国多地暴发洪灾、泥石流,毒蛇被逼挪窝,也因此造成毒蛇伤人事件急剧上升,抗蛇毒血清大量被调往灾区。”而每年的4~10月,是被蛇咬伤的高峰期,“鉴于去年的情况,今年我们已经做好生产安排,应该能保证供应。今年大约生产20万支,大于市场需求,市场每年大概需要5万~6万支。”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