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17日讯 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增势强劲,跨国企业挟技术优势向农村加速渗透,而集聚在中低端市场的国内企业则努力向高盈利领域突破。“跨国企业垄断高端,国内中小企占据低端”的平衡格局,将有望颠覆。
2011年前5个月,四家医疗器械类企业东富龙(300171,股吧)、尚荣医疗(002551,股吧)、千山药机(300216,股吧)、理邦仪器(300206,股吧)分别登陆创业板或中小板,发行市盈率均超过45倍,东富龙的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96倍。在这些公司成功IPO的背后,潜伏着不少提供战略或财务支持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不乏复星医药(600196,股吧)、深创投等国内知名创投企业(表1)。在声势日隆的医疗健康行业,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魅力逐步显现。
IPO 之外,该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也在加速升温。投中集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月-2011年4月,医疗器械领域的私募投资案例个数及融资额度在整个医疗健康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3%、18%,均仅次于传统强势的制药行业。首只人民币医药行业基金建银国际医疗产业基金,继斥资1亿元注入疫苗包装用品企业江阴兰陵瓶塞后,又向五粮液(000858,股吧)旗下的普什医药塑料包装企业投资了1.8亿元。
医疗器械增速或超药品市场
资金青睐的逻辑,不仅在于中国推行医改的大背景下整个医药生物行业步入上升通道,也源于医疗器械子行业的发展潜能。数据显示,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但在中国“以药养医”的传统模式下,药品市场规模远超医疗器械市场,二者容量及发展深度并不相匹配,未来医药行业内的结构将发生趋势性变化。药品支出占比的攀升难以为继,而医疗器械在医药板块中的比重则有望上升。
近几年相关企业的盈利数据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国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贺平鸽的研究显示,2001-2008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8%及41%,远高于同期医药工业19%、21%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中金公司孙亮预计,2009-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这一增速远高于申银万国医药行业分析师罗所预测的2008-2015年间药品消费16%的复合增长率,申万同时预计药品费用占医疗卫生费用比重将从2007年的33%下降至2040年的20%。
在进口替代及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也有望在全球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发达国家把持了其中的78%,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成长。来自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其中,出口额为1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进口额为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贸易顺差达67亿美元。
扩容的蛋糕前,市场竞合态势更加激烈。带有政策红利的农村市场让外资觊觎不已,而高端器械市场的高盈利也足以让困于低端价格战的内资企业眼红。随着双方触角延伸至对方势力范围,原有的平衡正酝酿着变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