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药材二氧化硫残留监管存难题 药农不受药企控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15日

     生意社6月15日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就《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下称“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国内首次对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制定标准。中药企业普遍反映,这有利于提高中药质量,但执行有难度。

    

     此次标准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今年9月9日,国家药监局将根据意见确定后正式发布执行。

    

     一直以来,在产地药材粗加工环节,出于对药材保管和外观的考虑,药农普遍用硫磺熏蒸药材。“国家目前没有药材二氧化硫残留的检测标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行为。”广州采芝林药业总经理周路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的原料。有临床医生指出,药材打硫磺,有可能对饮片与中成药的质量、疗效构成负面影响。因此,部分国家如韩国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对药材含硫量进行了严格限定。

    

     不过,这一标准的执行“还是有难度”。康美药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中药业常用药材上千种,因种植、粗加工环节存在监管空白以及相关标准的缺失,产地出来的部分药材多少都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二氧化硫超标的问题,而中药企业暂时还不能控制药农,在这样的前提下,目前中药的质量标准控制“局限性很大”。

    

     出于对价格和质量的控制,大型中药企业近年纷纷往产业链上游延伸,采用“企业+产地+农户”的模式,自建大宗品种药材种植基地。不过,中药企业所用药材品种至少有几百种,通常一个企业仅能针对几种主导品种在源头上进行控制。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药行业分散,参差不齐,药材作为中药业的原料,种植、加工环节没监控好,也给整个中成药的质量体系带来了隐忧。(作者:钟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