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9日讯 过度打磺现象只不过是让社会民众对中药材质量又增加了一份失望和不信任而已。但更深层次的、关系到产业未来的问题也随即浮出水面,即中药材生产加工前端的技术指导标准体系的缺位。
针对因不规范应用硫熏工艺而导致的药材硫化物过量的现象,近期国家药典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限量标准的制定工作。而在国家标准尚未正式出台前,杭州市率先推出了中药材二氧化硫不超过60ppm的限量标准。
相信自中药材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曝光之后,过度打磺现象只不过是让社会民众对中药材质量又增加了一份失望和不信任而已。但更深层次的、关系到产业未来的问题也随即浮出水面,即中药材生产加工前端的技术指导标准体系的缺位。
中药材种植讲求道地性质,但目前我国的中药材种植普遍呈现分散种植、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技术指导的态势。比如在中药材的地间管理,何时喷洒农药、喷多少等,药农并没有得到统一的技术指导;另外,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方面也缺少指导。因此,盲目的种植户自然不会得知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将影响到药材本身的品质,以妇女、老人、小孩为主力的中药材种植队伍更是没有掌控关键技术的能力。在缺少前期技术指导和盲目前期种植和全程无质量监控的前提下,这样一种无序状态只能造成“两伤”:一是伤害药材的品质;二是伤害药材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而最终,为这“两伤”埋单的还是制药业致力于维护的生命健康。
因此,现阶段为中药材生产和基地建设提供成熟共性技术,及时响应基地建设的良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需求,为中药材质量控制前移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已迫在眉睫。从5月31刚刚截止申请的《2011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申报指南》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平台扶持项目,也可看出其关键性和必要性。
事实上,加强中药材源头管理以及对中药材品质要求的提高,也是源自市场的压力。植物药在欧美市场受追捧是有目共睹的,美国、欧盟在进口中药产品时,已着重在通过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绿色中药标准)的产品中进行选择。绿色风潮渐盛,提醒我们对中药材重金属、农残等标准的建立提出了新要求。而且,最近国内中药生产企业围绕《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还在积极地攻关,虽然最终能否撞开欧盟“大门”还是未知数,但在与欧盟国家的沟通中,至少是让国内中药生产企业认识到规范产业链的紧迫性。
在整个中药产业链中,成药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已经基本实现,是时候对中药材源头加强质控了。“中药材的质量是生产出来,并不是检测出来的”——有专家对中药材前端技术指导标准缺失等问题发出此感叹,话中包含了“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古训,也值得产业界奉为圭璧。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