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价格上涨科技“短腿”传统中医药产业入临界点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30日

     生意社5月30日讯 “一周前还是每斤六七元的价格,现在已经四十多元了,甘肃产的党参,价格涨得实在离谱。”在贵阳市花果园中药材批发市场,华佗草行的老板颜山水说,“80%的中药材都在涨价。”

    

     中医药被视为中国的“国粹”之一,也因简易、有效、廉价而长盛不衰,可近几年来,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今年以来,更进入新一轮涨价“高峰期”。

    

     据中国中药协会从全国300多个站点收集的数据统计,今年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所监测的537种中药材中,有371个品种价格上涨,占总量约69%。其中涨幅超过100%的品种有47个,占总涨价品种的12%,而涨幅超过300%的品种有8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2%。其中,太子参、白前、土龙骨、五加皮等,涨幅均超过400%。

    

     贵阳市中药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玲说,中药材价格上涨固然有游资炒作因素,但背后更暴露出中药行业发展诸多远虑近忧,野生资源枯竭、科技推广滞后、恶劣天气影响等复杂因素,都推动了中药材价格迅猛上涨,加剧呈现出产业供求失衡的矛盾。

    

     中药产业是新兴朝阳产业,但在盲目采收的生产方式下,中国道地的野生中药材却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的局面。

    

     贵州是中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地之一,而当地野生中药材资源却因过度采挖而严重“透支”,不少物种已濒临灭绝。据统计,在中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至70%。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以及国内的巨大医疗消费潜能,中国医药经济开始进入发展黄金期,但市场需求增长的同时,科技“短腿”却导致种植规模难以升级。

    

     贵州省农委科教处处长曾庆鸿说,由于缺乏人才、技术等支持,贵州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面临困境,中医药在关键技术上尚无大的突破,有些方面甚至还是空白。从事中药材种植多为农户和小企业,种植管理粗放,在贵州人工种植的近200种药材中,筛选出优良种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品种不到10%。

    

     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产区之一,已查明的各类中药资源达4802种,其中药用植物4419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35%。贺定翔说,随着野生资源的加速枯竭,要通过现代技术大面积人工驯养科学种植必将有个过程,而目前这中间的“空档”期在市场因素下加剧了原料供给矛盾,资源大省面临产业滞后的“尴尬处境”。

    

     “这次中药材涨价,给中药研究的规范化和中药种植乃至生产的规范化一个紧急提示。”贺定翔说,目前中药材主要依靠药农的自由种植和供给,而很多药材就集中在几个地方,只要有游资进入,很容易就参与控制,给中药材涨价提供了空间,而政府管理部门“多头治药”的局面,客观上造成监管乏力。

    

     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中国应尽快建立药材储备机制,在市场出现严重波动时,补给市场,遏制炒作,维护中药材市场的价格稳定。同时,中国必须尽快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及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破解多头管理格局,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使中医药产业在规范化进程中逐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