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4月14日讯 在家门口就能医好病,这是老百姓的心愿。但是在大多数农村和社区医院,却普遍存在看不上病、看不好病的状况,百姓只能往大城市的大医院跑。而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繁杂而昂贵,往往超过患者的基本需求,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现象长期持续。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什么是基本医疗服务?如何优先满足基本医疗需求,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医好病?记者进行了采访。
①全国患者都往北京大医院跑——
医疗服务“倒三角”,越是基层越专科,越是上级医院越综合。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病人,实践经验就少,医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不信任基层,形成恶性循环
3月底,59岁的山西大同人李秀明在儿子的陪伴下,又到北京看病了。他们先到医院旁边的旅馆订了一间房,120元/天。条件不是太好,但是有房间住李秀明觉得很满足,她知道跑大医院看病的人太多了,旅馆房间很紧俏。
这回看的是白内障。因为有14年的糖尿病史,北京大医院的医生建议,先控制好血糖水平再进行手术。李秀明只好回到旅馆,开始监测血糖,可总也控制不好。到了第十二天,终于降低到4.8,符合手术条件了。
4月6日,李秀明进行了门诊手术,花了5900多元,加上旅馆、吃饭的费用,共花了将近两万元。“当然有点贵,但是这里的技术好嘛。”李秀明家住县城,据她介绍,他们当地人都愿意到北京看病,原因是不放心县里医院的水平,对市医院、省医院也不太放心,“最相信北京,再说路程也不远。”大同到北京有350多公里,按照现行的医保制度,异地看病只能报销很小一部分。李秀明说,那也只能认了,还是到北京治疗放心点。
李秀明的一位病友来自吉林延边,也是在孩子陪同下到北京做白内障手术。这位病友说,自己在延边的一家医院被误诊了,花两万元做了手术,眼睛却一直没好,到北京检查后被确诊为白内障。一听这话,李秀明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基层医疗机构真不能让人放心。
来自河北香河的史阿姨也持这种看法。她说,即便只是感冒也要去北京看,尽管花钱不少——感冒也得两三百元,但史阿姨觉得值。她说:“北京医院的水平比当地不是好一些,而是好好些!让人心里踏实。”
从全国来看,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80%以上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优质医疗资源又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不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城乡之间的基本医疗服务差距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提供了一组数字:从设施上看,全国仍有近10%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全社会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3.31张,而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仅为1.06张;从医师数量上看,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拥有3.2个执业医师,而在村卫生室仅为0.12;在城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超过95%是非营利性的,但在农村卫生室中,只有67%是非营利性的。
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病人,医护人员实践经验就少,医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不信任基层,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我国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之间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还没有形成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制度安排,医疗服务模式表现出‘倒三角’,越到基层越专科,越到上级医院越综合。你可以看到,每天在大医院看病的人比超市还多。”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