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春天精神病易发 精神病院一床难求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2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生意社4月12日讯 本月5日上午,虎踞北路公交车站,一手持长剑的精神病男子,将其妻子刺倒在地。

    

     春季是精神病人易发病季节。然而,在占到我市精神病人床位60%以上的青龙山和祖堂山精神病院,却有一个奇怪现象:病人一旦“挤”进医院,就再难离开;同时,200多个精神病人因没有床位而无法住院。

    

     精神病床位一床难求的背后,折射的其实是精神病人难以重返社会的现实。

    

     一床难求,200多病人排队等候住院

    

     前天上午,记者来到青龙山精神病院时,这里正在施工,准备增加住院床位。

    

     院长庞志春带着记者来到病区。这里每个病房内,都安排少则8张床,多则10张床。“真没有床位了,这种状况已有好几年了。”庞志春说。作为市民政局下属的一家精神病院,青龙山不仅要接收低保家庭的精神病人,还要对救助站送来的流浪精神病人进行治疗。而且,公安机关经常会送来一些肇事病人。

    

     目前青龙山设计床位742张,但实际床位已达800多张,床位超载率达到120%。“已经不能再增加床位了,要给床位间留下空当,病人离得太近,夜里会打起来。”住院部主任王庆华说。

    

     同样是市民政局下属的祖堂山精神病院,有病人400多人,目前已经满员,无法再安排新病人。

    

     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申请住院的材料厚厚一摞,已经排到了200多号。工作人员对于申请住院的咨询,只能不断解释,“真的变不出床位来了。”

    

     精神病人住院为何“只进不出”

    

     是什么原因造成精神病院床位如此紧张?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确诊精神病人数量近年来并未明显增加,保持在10多万人,有肇事经历的为1.35万人左右。青龙山、祖堂山医院共有1300多张床位,再加上脑科医院等专科医院的床位,全市精神病床位为2100多张,床位确实不足。但在庞志春看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

    

     “我在这里干了20多年,很多病人住院时间比我工龄还长。”庞志春苦笑着说。

    

     在青龙山住院部,可查到的最早一名患者是58年前住进来的,现在已经81岁。另据统计,在这里治疗超过5年的病人,占到了总病人的80%。只有一些流浪精神病人在找到原籍地后离开,才会空出一些床位;本地病人近两年来离开医院的极少。

    

     在医生们看来,如此高比例的“长住病人”,让精神病院成为养老院,才是导致精神病人床位紧张的主要原因。

    

     这些病人为什么不出院?青龙山精神病院精神科主任李建峰说,其实精神病人一般治疗3个月,病情稳定下来就可以出院了。但现实并非如此。

    

     “我们不像其他医院,到时间就请病人离开。主要是家属不愿接他们回家,我们不能强行让他们走。”李建峰说,邻居们的反对,也是让精神病人难以重返家中的重要原因。

    

     “老病人疗效明显不出院,社会上一些有攻击性的病人却因无床位又难以入院,这成了恶性循环。”庞志春说。

    

     全市看护精神病人的工疗站仅剩一家

    

     “其实,接受治疗后,精神病人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富有攻击性。”青龙山精神病院副院长明爱英说。记者到第一病区时,80多个病人整齐地坐在食堂里用餐,秩序井然,只有5名护士在旁边看护。

    

     “我们这里一个病区晚上只有两名医护人员值班,80多个病人,没出过什么问题。”庞志春说,只要接受过治疗,再定期服药,精神病人是不会攻击他人的。而且,从治疗规律看,病人在治疗后应当重返社会,这有利于他们的恢复。

    

     但让医院担心的是,精神病人回归社会非常难。“仅仅依靠家庭的力量是不够的。”庞志春说,精神病人返家后,如果抗拒吃药,只靠家人,强制力不够。

    

     其实,以前我市存在不少精神病人重返社会的机构“工疗站”,几乎每个区、大企业都有。工疗站有专科医生,负责监督病人吃药,并给他们提供工作。但近些年来,由于经费等原因,工疗站已逐步消失,目前仅剩秦淮区还有一家。

    

     据了解,由于精神病人工疗涉及卫生、民政、公安等多部门,目前仍处在协调阶段。而在深圳、北京及省内的苏州等地,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工疗模式。

    

     “如果能像社区戒毒一样,重视精神病人社区康复问题,精神病人伤人的案件应该会有所减少。”庞志春表示。

    

     北京建立精神病人社区档案

    

     链接

    

     北京市卫生局于2009年开始统一建立电子版的《北京市社区精神卫生个人健康档案》,目前已纳入该系统档案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已达5.7万余人,这些精神病人在社区能及时得到专业医生的治疗、康复、随访,不仅减少了疾病复发次数,而且还减少了精神病人造成的突发事件。(记者 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