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3月21日讯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扑热息痛出口数量5.33万吨,同比增长0.97%;出口金额2.10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出口平均单价3.93美元/公斤,同比增长4.22%。
出口有所增长,环比起伏较大
2010年扑热息痛出口同比有所增长,呈现量价齐升局面,但增幅有限。月度环比半数下降,且多数月份降幅较大,反映市场受原料上涨等因素影响明显,波动较大。
对传统市场出口趋缓,非洲、俄罗斯成亮点
2010年我国扑热息痛对亚洲市场的出口金额为10167.85万美元,同比增长1.62%,对欧洲出口4425.31万美元,同比增长2.49%;对主要市场印度出口2856.62万美元,同比增长0.46%,显示对传统市场出口增幅趋缓。而对非洲出口4034.54万美元,同比增长17.32%,对俄罗斯出口412.13万美元,同比增长39.11%,反映新兴市场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也为2010年扑热息痛出口行情增添了一抹亮色。
2010年扑热息痛出口行情特点
由于2009年扑热息痛出口行情向好,刺激生产厂家盲目扩大产能,致使2010年出口行情一路下滑,出口价格逐月走低;同时,受节能减排限电、企业停产检修等因素的影响,去年10月中下旬以来,扑热息痛上游原料行情大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而外销市场却未随之看涨,盲目增加的产能涌入外销市场,低价竞销现象频现,出口市场一片低迷。
2011年扑热息痛出口市场行情展望
2011年,受国内产能、环保、通胀率及人民币升值和欧洲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扑热息痛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将进一步上升,2010年盲目扩大的产能也将通过外销市场进一步消化,国际市场的竞争将加剧。一系列不利因素将挤压我国扑热息痛生产企业的出口利润。预计2011年扑热息痛的出口行情将进一步疲软,并且这种态势可能仍将延续。(文中数据均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
2010年扑热息痛对主要市场出口情况
后记:
价格大战何时休?怎样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企业能否做到自律?“市场趋紧-货源紧俏-价格上扬-扩大产能-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如此循环往复,已经成为扑热息痛行业难以走出的怪圈。究其原因,与我国扑热息痛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多年来,我国扑热息痛行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成倍增长,规模优势渐渐呈现,但技术优势、质量优势有待确立。企业规模和产量的扩大靠的是新增生产线,盲目扩大产能,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在技术改进、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进步不明显。只讲规模效益不讲技术优势,势必影响产业今后的发展,从而造成行业循环往复的价格大战,受损害的是我们的扑热息痛产业和我们的自然环境,低廉价格却让外国公司占了便宜。因此,促进我国扑热息痛产业走向良性发展应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企业应逐步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环保意识,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产能,提高扑热息痛的生产质量和效益,由低价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的竞争,并充分利用我国扑热息痛的原料优势,加大对高端产品的开发力度,分解低端产品的竞争压力,创立自己的品牌产品,争取更多的国际高端市场份额,提高我国扑热息痛产品的出口效益,促进产业供需平衡发展。(中国医保商会 杜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