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1月9日讯 尽管国内外医药市场需求恢复强劲,但在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经济因素明显增多的同时,我国医药外贸面临的形势愈加复杂多变。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增速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月度进出口额也从40亿~50亿美元区间稳步提升至50亿~60亿美元区间。从各项数据和相应指标来看,今年全年医药进出口总额有望小幅超越2009年;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将实现新的突破。
“如果没有多种影响因素,今年医药外贸形势将有望恢复至金融危机前近6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的水平。但受今年原材料涨价和汇率急升两大突出因素的影响,第四季度医药外贸进出口成交增幅将有所放缓,保守估计全年增幅在20%左右。” 医保商会秘书长崔彬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医药外贸仍将在震荡和波动中前行。
前三季“V”走势
据医保商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9月,我国医保类商品进出口额累计达439.6亿美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出口290.7亿美元,同比增长27.6%;进口148.9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出口额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贸易顺差同比大幅增长31%,达141.9亿美元。
“可以说,目前进出口增幅已经基本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未来能否保持平稳增长还有待考验。”崔彬指出,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产品月度进出口额环比波动明显,整体走势呈“V”型,三个月环比分别为-0.42%、-3.98%和6.46%,9月份进出口额达53.8亿美元,为今年最高,月度进口额增长明显,达19.7亿美元,环比增长13.6%。
反映在类别上,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类产品进出口表现分化明显。西药类虽然呈现进出口两旺的态势,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其价格低迷的状态短期难有改观;医疗器械类进出口持续增长,但大宗商品出口质量风险加大;而中药类量价齐增,中药材价格涨势迅猛,但中药原料药亦因价格涨势过猛或面临价高量减的风险。
在西药三大分类商品中,原料药和西成药出口量价齐升,生化药虽出口量有所萎缩,但在价格因素的强势带动下出口整体仍呈增长态势。据医保商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占全行业总额比重高达61.2%;其中,出口17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进口91.5亿美元,同比增长22.1%。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