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十二五”期间我国护理工作及培养模式有望改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9日   来源:《中国医药报》

  生意社11月9日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逐渐提高,曾经行之有效的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医学模式的需求。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护理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护理学教育也面临着转变。我国目前的护理工作发展状况如何?是否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的护理学教育又将面临哪些变化呢?在近日举行的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十二五”教材规划研讨会上,有关人士对其进行了探讨。

   

    现状:人员不足 护理模式不合理

   

  郭燕红介绍说,在“十一五”期间,护理学教育和护理工作已经发生了一些喜人的变化,首先护士不足问题正在得到扭转。自2005年以来,护士队伍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底,根据卫生部全国注册护士信息库数据,全国31个省(区、市)的注册护士已经达到218万,比2004年增加了87万,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中国护士队伍已经从以中专层次为主体转向以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学历并存的结构。根据注册护士信息库数据,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护士达到51%。近些年来,各地还普遍加强了护士的“三基三严”训练,并通过对ICU、急诊急救等专业护士的规范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技术水平,促进了护理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同时,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护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护理人员缺口巨大是与会专家们首先提出的基本问题。卫生部医政司护理处郭燕红处长指出,目前我国护理工作整体地位仍不高,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的现象。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医护人员比例倒置现象。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医护人员比例基本为1∶2.5~1∶3,即每一名医生有2~3名护理人员为其诊疗提供支持;而在我国,医护人员比例倒置为1∶0.4~1∶0.8,这表明我国护理人员存在巨大的缺口。

   

  中华护理学会李秀华理事长也介绍说,我国各医院普通病房实际床护平均比为1∶0.36,最低的仅为1∶0.26;重症监护病房床护比仅为1∶1.45。而世界许多国家普通病房床护比基本保持在1∶1以上,重症监护病房床护比大约是1∶5~1∶6。

   

  除了护理人员缺乏外,护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的需要也成为护理工作发展的瓶颈。李秀华介绍说,在这种护理人员严重缺乏和精力有限的状况下,工作往往只能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层面上,即护理工作是按照工作内容分配,像工业流水作业模式一样,机械地执行医嘱和常规的护理。常规护理工作方面也仅包括医疗护理,如打针、发药、巡视等,而对患者关注不够,极少有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内容。在这种护理模式下,一位患者一天内要接受几个护士的轮流护理,但这些护士谁都不对该患者负责,而是只对护理任务负责。由此造成护士因分工的限制而被动地工作,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只能将眼光集中在护理任务上,而不在关心人上;而患者也得不到完整的护理,并且患者心目中的护士常常是厉害的、缺乏人情味的。

   

    展望:护理教育及工作模式将改进

   

  郭燕红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是护士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二是实践水平的提高以及护理领域的拓展。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郭燕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在护士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国际上护士的平均配置比例约为3/千人口,我国的护士配置比例目前约为1.4/千人口,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未来几年中,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工作,争取在2015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2.1~2.3/千人口,从而缓解护理队伍缺口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