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广东药价“三控” 对经营企业利大于弊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1日   来源:《中国医药报》

  生意社11月1日讯 广东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已采取控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的“三控”管理,试行期为两年。其目的是鼓励企业生产和供应廉价药,抑制高价药,限制配送药品过程中转手次数,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的营销费用,并引导医疗机构减少高价药的使用,减轻群众负担。

   

  那么,“三控”对药品经营企业有什么影响呢?笔者认为,价格“三控”对医药经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讲利大于弊。

   

  首先,规范配送市场,使药品价格走向透明。由于对药品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的控制,使药品在供应、流通和零售三个环节的价差非常透明,减少了商业“过票”、临床营销、医疗返利的操作空间,促进配送市场全面规范。

   

  其次,鼓励经营低价品种,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开展。价格“三控”按照药品供应价格高低分别限定不同的差价率(额)和累计差价率(额),越是低价品种,差价率就越大。差价率决定流通企业的收益水平,将促使经营企业加强基本药物的采购和配送,减少高价品种的经营数量和规模,从而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开展。

   

  第三,促进经营业态分化,形成行业分级分类。在价格“三控”体系下,由于大幅压缩了药品价差,原来以高价格高毛利经营为特点的医院资源控制经营商,缺乏必要的代理空间,临床推广难度加大,可能逐步退出药品配送领域,转而向药品代理、药品零售、特殊药品经营、药品化工原料经营、医药营销管理咨询等领域,而以药品配送为主业的医药物流企业将不断丰富品种结构、快速提升配送能力、全面扩充企业规模,将商业市场“快进快出、低价快送”的物流方式移植到医院主体市场,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领域。

   

  第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兼并重组将加剧。医药物流企业全面进入医院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种采购、商品储运、物流配送等能力,完善营销网络,提升服务能力,从而形成行业整合需求,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控弱的局面。一些规模小、能力差的配送企业将逐步退出物流配送市场,导致兼并重组加剧。(汪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