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高端争不过低端抢不赢 本土品牌药企难抵药价风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来源:《中国医药报》

  生意社10月28日讯 继中国中药协会商讨安徽招标采购事宜以后,河北省药学会前不久也组织召开了促进药企发展座谈会。在此次座谈会上,安徽招标中“唯低价是取”现象再次成为本土品牌企业声讨的话题。据悉,在安徽省,华药、石药和哈药中标的全是边缘产品,仅石药集团在安徽就减少1亿多元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如今本土品牌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非常微妙:在高端市场,抢不过外资企业;在低端市场,抢不过那些小企业。而无论是老百姓骂药品暴利,抑或是骂产品无效,品牌企业都牵连其中。” 河北一位企业高管郁闷地对记者说。

   

    “夹心”的无奈

   

  众所周知,在我国药品市场,医院药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0%。将产品打入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几乎是国内所有企业的梦想。中国药学会统计显示,在600多家样本医院中,2009年非本土药企药品销售额占其年度药品总销售额的46.79%。

   

  记者手中的一份资料也显示,跨国药企产品一直位居医院销售榜前列。以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医院销量前十名产品为例,北京市医院销售量前十名的产品依次为波立维(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制药公司)、拜糖平(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立普妥(辽宁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凯时(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络活喜(辽宁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拜新同(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日达仙[Patheon Italia S.p.A. (IT)]、拜复乐(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和氨基酸注射液(四川科伦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医院用药前十名产品依次为骁悉(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希罗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波立维、人血白蛋白注射液[Baxter AG (AT)]、兰苏(江苏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奥克(江苏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立普妥、洛赛克、凯时和代文;广州市医院销量前十名产品中,跨国药企产品超过半数。

   

  上海一家大型医药集团高管王总表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出现此种现象实为必然。因为原研药在定价方面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以及临床使用的“一品两规”等政策,直接助力原研药进入我国高端用药市场。以招标采购为例,原研药因享受“单独定价”,往往单独成一个序列,不必与其他仿制药一起为入围资格而拼杀价格。此外,根据“一品两规”政策规定,原研药在临床使用中也获得优待,其他中标企业则要为获得医生笔下另一个临床使用资格而使出浑身解数。尤其是依靠“以药养医”才能“正常”运行的三甲医院,同样是15%的顺加加成,医疗机构更青睐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原研产品。

   

  本土品牌企业产品在高端市场不占优势,那么在中低端市场又如何呢?应该说,中低端市场一直是国内品牌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所。但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一些省市招标采购中出现了唯低价是取的倾向,超低中标价频频出现。以安徽省为例,其基本药物招标令不少品牌企业铩羽而归。数据显示,在780个化学药招标品种里,化学药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基本药物主流生产企业总共只有17个品种中标,仅占中标品种总数的2.1%。广药集团、上海雷允上、四川康弘等品牌中成药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华药、石药、哈药只有边缘产品以“及格价”中标。如每瓶大输液不到1元,参苓白术丸100丸/袋才0.45元,牛黄解毒片12片/袋仅仅1毛钱——如此低的中标价,令业内人士目瞪口呆。

   

  超低中标价也令那些努力想打造品牌的成长型企业处境尴尬。罗浮山国药公司市场部部长郑传誉表示,成长型企业一方面深知产品质量是打造企业品牌的根本,一方面又面临着标准升级、原料涨价等诸多压力。过低中标价令它们在产品质量投入方面捉襟见肘。

   

  面对品牌企业两头不靠的“夹心”无奈,上海那位王总欲哭无泪。他表示:“新医改是个配套工程,相关措施应该配套。现在企业感觉无所适从,医保、定价、临床处方等都是各自为政。如果政府是严格‘按质定价’,市场竞争一视同仁,我们即便输了也无话可说。”